声部、混合声、共鸣  
 

(编者的话)前边讲过,美声唱法有声部之分,不论男、女歌者,都分高声部和低声部,(高音、中音、和低音)这是因为不同的人,他们的发声器官如:口、齿、舌、颚、喉结、声带、共鸣腔等的大小、深浅、形状都不会完全相同。所以,发出的声音就有高低、宽窄的区别。怎么划分声部?下面这条说的很清楚:主要是根据音质即音色来划分。不是看你能唱多高的音。有些业余歌手由于没有经过训练,高音暂时唱不上去,就说自己是低声部,看来这是没有根据的。
    学声乐要学什么内容?请仔细阅读我摘抄的这部分内容。这部分内容非常丰富。前边讲过,对歌唱的要求概括的说就是:“深呼吸、高位置”。关于“深呼吸”在前边已经讲的很清楚了;那么“高位置”的问题,就是这部分要讲的内容了。
4-1、决定一个人的声部,关键在于他的音质(音色),而不在于他能唱高音或能唱低音。......有的人故意把自己的低音撑大,做出一种宽大的声音,这种做作出来的声音很不自然,往往将啊元音唱成呃、欧音。......这样高音是无法唱上去的。(贝基:《讲学记录》20页)
(编者的话)这种撑着唱的人,多半是因为嗓音不错但高音暂时还唱不太好的人,他们往往因为自己唱不了高音,就认为自己是中音、或者认为自己是低音,就专门模仿中低声部的音色唱歌,(是通过听电声喇叭里放出来的歌声来模仿,他们不知道真人是唱不出来那么浑厚的声音的)他们没有经过老师的指点,自以为宽厚的音色就是这么撑出来的。这样唱歌的人,往往下巴也是往下使劲的,下巴很僵,发出一种带有呃、呃的声音,他们以为这就是“美声”唱法,不知道这种呃、呃的声音是歌唱方法上的一种毛病。
4-2、每个人的音色不一样,音量不一样,各个声部的换声点,过度音不一样。除开各声部各个人换声点不相同,在其他发声技巧上的要求则是一样的。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各声部的音色不一样,但从发声法来讲,这三个声部,同样要求打开喉咙,横膈膜有力地控制呼吸,声音位置要进入面罩共鸣腔。我对共鸣位置焦点,这些都是一样要求的。(同上20页)
4-3、什么是混合声?它是真声和假声的混合,既有真声的结实、明亮和力度,又有假声的柔和圆润的高位置,它也可以说是“具有真声色彩的假声”,或“具有假声位置的真声”,或者说他是“把真声唱到假声位置上去”,这几种说法都可以说明混合声是指真假声的混合这样一个现象,至于混合中的比例的多少,要根据具体的学生和不同的音高来加以平衡。
中声区的混合声训练最为重要,首先要打好这个基础,要逐步向上、向下扩展音域,达到比较统一的歌唱整体,这种混合声,在我国的戏曲、曲艺和民歌中早有应用。(金铁林:《民族声乐的学习与训练》)
4-4、混声指的是头腔共鸣和胸腔共鸣两种共鸣混合运用。......我们中国习惯用“真声”(指胸声)“假声”(指头声)这个名词。......混声唱法不是指发低时用真声,发高时用假声把真声和假声突然换来换去地应用,而是指喉头的位置和咽腔打开的长短,宽窄和收缩的比例调节到恰到好处的意思。
4-5、著名的凡纳德说:“低音区的音好比是土,高音区的音好比是水,好的声音要能把水和土非常均匀地调和起来,以使声音甜美、明亮、丰满、柔美”。
用我们中国常说的话,可以这样总结:“在中低声区真声假唱,在高声区假声真唱,在真声的感觉上假着唱,在假声的感觉上真着唱,真假结合,声自优美。”(《中国音乐》1993年1月号53页)
4-6、真正的“半声”与“假声”是有区别的......“假声”是不能从渐强到强声,而真正的“半声则是可以渐强唱到强声。另一种“哈气”的轻声,也是不好的,一定要唱“有呼吸支持”的轻声,这才是真正的“半声”。(贝基:《讲学记录》113页)
(编者的话)有呼吸支持的轻声,有的人也叫它假声,这是因为人们对假声这个名词的内涵,有不同的理解。我认为,如果喉头是处在较低的位置,那么,就可以发出有呼吸支持的轻声。这种轻声是可以渐强唱到强声的。那种不能从渐强唱到强声的“假声”,一方面是因为呼吸的支点不在横膈膜。另一方面就是因为喉头上提了。这种假声,是捏着嗓子唱出来的。自己和别人都能感觉到,其用力的着力点确实是在嗓子那里。
4-7、一个人的共鸣腔是有极限的,每个人的音量,必须根据自己的条件的可能性,不要超过自己的极限。有的人在低音区做作,强使声音大。这种声音音质不好,这样唱高音就会变,声音发紧。一个人的高音限度如何,就应以此限度去唱上下所有的音……低音区的音,一定要控制在高音所能达到的音量中。(同上50页)
4-8、什么叫“声音位置”对?即按高音区的宽窄极限与高位置,去定中低声的声音音量及位置,而不是将中低声区的声音故意撑大。这样唱,上下声音位置就统一了。……高、中、低声区,所有的声音,都得进入面罩共鸣处。每个人的面罩有大有小,各人须按自己的面罩大小去定自己的音量大小。(同上18页)
(编者的话)唱歌究竟应该用多大的音量?在没有学过声乐的人里,是有误解的.有些爱好唱歌的人,崇拜大嗓门.他们自己也是大嗓门的实践者.高兴了就大声喊两声.很多初学声乐的人,对这个问题也有模糊的认识,以为唱的声音大就是唱得好,嗓门大的学生也以自己嗓门大而自豪.学过这条之后,思想上是不是应该转转弯了?
上边讲的混合声的训练,要从中声区开始,有些初学者往往在中声区音量过大,他们唱上行的音阶一直用大的真声,唱不上去了,突然改为虚的假声,这样唱当然就没有混合声可言。所以,要想得到混合声,就得从减小音量开始。
4-9、要想找到良好的共鸣,特别是头腔共鸣,关键是打开鼻咽腔。鼻咽腔处在鼻腔后部软口盖之上,是通向鼻子后上方头腔共鸣区的通道,说来也很奇妙,头腔共鸣区,正好也就是嗅觉神经区。……在歌唱时,伴随着打开鼻咽腔的动作必须有一个闻花香的感觉,撑开鼻孔,才能打开鼻子后上方头腔共鸣区。如果,不做闻花香的感觉和动作,单纯地下喉头抬软颚,并不会使通向头腔共鸣区的嗅觉神经系统打开。换句话说,先做闻花的动作,喉头和鼻咽腔会自动打开,就会得到头腔共鸣;否则就得不到。(王福增:《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5年)
4-10、帕瓦罗蒂说:“我想的位置是相同的,对我来说位置永远不变,位置是高的,甚至我在唱低音时也是这样”。《人民音乐》1991年9期)
多明戈说:“我的想法是把声音从前方送出去,我总是让声音在这样一个位置上,想象声音是在前方的一个网球。(《人民音乐》1991年4期)
4-11、有个在罗马得了国际金质奖的歌唱家叫曼弗来多-帕凡罗的,他说:你唱歌的时候要想到相反的方向。唱高音时,想的是最低的地方,唱低音时,上面面罩部分觉得振动。在高音时,使横膈膜控制呼吸,使这部分振动不消失。(贝基:《讲学记录》126页)
4-12、用元音I唱高音应该是比较容易的,容易带有头腔、鼻腔共鸣。唱i 时想到u ,这样唱起来比较圆,相反唱u 时想到i ,这样 就比较亮一些,这是个小小的技巧。(同上120页)
4-13、用快速的音阶练习,既能练习高低音的统一,又能练气。连慢速音阶与练快速音阶是不一样的。练慢速音阶是为了找声音位置的统一,一个音、一个音的找到声音的位置,而练快速音阶,则主要是练横膈膜肌肉,使它不偷懒。(同上95页)
(编者的话)“位置”这个词,在生活中是很具体的,可是在声乐学习中往往又那么抽象。其实,声音位置在哪里,全凭人们的感觉,有人唱歌时下巴很紧,捏着嗓子唱,声音位置很低,可是,他本人认为这个声音很亮、很好。我的体会是,必须自己按要求打开喉咙、放下喉头、下巴放松、有呼吸支点,打开鼻咽腔,小声去唱,才能体会和感觉到声音的高位置。另外,你小声快速说话时,也会感觉到声音的高位置。你能不能就在这个位置上唱?
4-14、从i 音变成o 音,要慢慢变,要学会如何用嘴里的肌肉控制这个变化。变换元音时,要在嘴部里面逐渐打开,嘴的外形不要变动太大。(同上55页)
4-15、“哼鸣”是我们在生活中常见的动作,歌唱中的“哼鸣”练习同生活中的“哼鸣”动作原则上没有两样,只是要求“哼鸣”时喉头放松,把“哼”的感觉置于感叹时的呼吸上,我经常让学生练“哼鸣”,音阶是半音模进,由下而上再由上而下。
检验“哼鸣”的对错,可以在“哼鸣”时看嘴巴能否随便动作而不影响声音的进行,如若不影响,就说明方法对了,这样,用“哼鸣”唱法时,嘴巴在做咬字动作和做表情动作时,就不会影响声音。(金铁林:《民族声乐的学习与训练》)
(编者的话)“哼鸣”练习,做对了,能找到、感觉到高位置,做不对,也没有高位置。如果哼的时候,喉咙捏紧、喉头上提,不是“哼”而是“唱”的话,那么,“哼”出来的声音就在鼻子尖附近,位置一点都不高,这也是初学者常出现的问题。应当引起注意。
我还在一个资料里看到了一种练习方法,这个方法叫“咀嚼哼鸣”。就是“一边哼、一边咀嚼”的练习方法,实际证明这是一个很好的练习方法。据沈湘教授介绍,苏联时期的世界歌王夏里亚平唱到40多岁,嗓子出问题了,他找了三个德国最有名望的嗓音大夫给他治疗,用的就是咀嚼疗法。
根据这个道理,我让学生做“哒啧哼鸣”的练习,具体的做法是:先练习用舌头在嘴里做出“哒”、“啧”的声音,熟练之后,再在“哒啧”的同时哼鸣。开始可以在一个音上哼,以后可以由下而上、由上而下的哼滑音,还可以用发声练习曲、用歌曲的旋律哼。对高位置的哼鸣音有了感觉之后,就要“哼到哪里就在那里唱”,实践证明:能哼多高就能唱多高。所以这是一个很有用的练习。声音位置不高、下巴紧张、舌头不灵活的人应该用这个方法好好练练,一定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4-16、寻找运用混合共鸣的方法。1、在内心确立优美动听声音概念的音色,用内心听觉指挥和控制发声机能,寻找最美、最动听的混合共鸣;2、通过正确的轻柔、和谐的哼鸣练习,体会各共鸣腔在不同音域的共鸣感觉,听辩自己的发音,通过不断调整、体会、掌握正确的混合共鸣;3、发声歌唱时,口腔应根据音的高低适度打开,原则是音域往上走,口腔上下开得越大,软颚自然向上提起、兴奋、半打哈欠,使声音,引起头腔共鸣;4、发元音的着力点,应尽量接近三个声区的集中点(鼻咽部位),使三个声区的共鸣得到衔接和灵活调整;5、在寻找运用混合共鸣中,应加强中声区的训练,使声音结实、明亮、甜美、自然、流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