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口语表达艺术

【字体:  

 
 

第一节 主持人的语言特点

人类在传播信息构成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之一便是语言。而对于节目主持人来说,语言所起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在广播这一大众传播媒介中,主持人利用这一特殊的传播符号与听众建立了直接的交流关系。无论主持人前期是否进行过现场采访、写稿、制作,但最终诉诸于听众的总是主持人的有声语言。语言的交流使得主持人与受众之间形成理解和沟通的桥梁,并使文化得以传播,同时也得到信息的反馈……主持人用其特有的语言吸引了听众,引发了听众的兴趣,激起了听众参与的热情。彼此间的交流实现了,主持人的传播目的也达到了。可以说,主持人就是通过语言这个工具,让受众认识并了解自己,同时形成自我独特的风格。

那么,在节目中主持人是如何用语言这一载体来展示自我呢?有的说"越用生活用语越好",因为主持人节目是"近距离""一对一"的交谈式,只有用生活中的那种交谈,才让人感到"近",才亲切;有的认为应该使用"艺术语言",因为主持人本来就是语言艺术工作者,所以主持人的语言就应该是艺术语言。那么,主持人语言究竟该如何掌握,主持人语言与生活在语言上有哪些联系,现在我们就对次进行探讨。

一般的节目,主持人是通过与受众交谈这种形式进行的,主持人与受众的距离也是最近的,并有"促膝谈心"的感觉,因此主持人语言也必然是"交谈式"的,这是毫无疑问的。这也是主持人语言与生活远的共同之处。

生活是创作的基础,主持人的语言同样也离不开生活。在交谈中,二者同要遵循中华民族语言的表达习惯,同要遵循日常生活语言的表达规律;在交谈中,二者都要求表达得亲切、自然、明了,而且都具有交谈的对象、交谈的范围、交谈的目的和交谈准备的过程,都愿意能交流成功。

尽管主持人语言与生活中所运用的语言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尽管生活是任何艺术的创作之源,但二者绝不是一回事,因而也决不能把二者等同起来。由于主持人是文化的传播者,这就决定了他所表达的内容和想要达到的效果是与日常生活中很多东西有着较大差异的。生活中的人们所使用的语言虽然也具有传播、交流的成分,但两者的身份、内容、形式、责任、角度、范围等有很多的不同,所以在语言的运用、讲究等方面就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一、 主持人语言与生活语言的异同

1、 语言环境不同

节目本身的特点决定了主持人要以"一对一"、"交谈式"的方式与受众交流,然而主持人在传播过程中的语言环境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语言环境是不同的,因此,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的"一对一"、"交谈式",与生活中当中的"一对一"、"交谈式"也应有所不同。

日常生活中的交谈是与周围环境密切相关的,与事实面对面的。这种传播环境的特点使得交谈最大限度地保持着纯朴、自然、真实的特点。传播环境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传播双方可以控制这个环境。比如:青年人多与青年人交谈;老年人多与老年人交谈;大学生多与文化层次相近的对象交谈,农村人多与农村人交谈……

但是主持人所面对的环境就复杂多了。这个传播环境是开放式的,因此传播双方不能完全地展现生活中真实的自我,只能是"近似"地模仿。也就是说,有可能同时面对很多个"一两个人"或"一小群人",有可能同时面对城里人、农村人,青年人、老年人、文化层次高的人、文化水平偏低的人……而且,有时虽然只是同某一两个人交谈但是实际上是字为众多的"沉默的"受众服务。主持人要与这些众多的、成分复杂的受众共同分享主持人所要表达的含义,要试图以具有魅力的语言吸引他们,影响他们,使其相互产生激励作用,以打破或缩短彼此间的距离,产生"双向交流",这都是生活交谈所不能比拟的。

2、 目的的强弱程度不同

无论是谁在谈话,都不外乎要达到某种目的,但他们各自所显示的强弱程度不同。生活中语言交谈的目的性比较单一,对象意识强,也非常具体,表露时也较为直率。虽然不乏含蓄、隐讳之处,但并不难理解。某件事的内容表述,达到什么目的比较简单、明了,而主持人语言的目的性很强。虽然如此,但由于听众的模糊性,主持人表达时对象意识并不是很鲜明、具体,因此主持人要表达更为复杂、层次更多的内容。

(1) 日常生活中人们交谈的内容是较随意的,表达方式也是非常自由的,而主持人节目的内容是具有选择性、社会性的。比如,主持人节目中的时效性、综合性、知识性、娱乐性等,它包括党的大政方针,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等,主持人既要传播知识、信息,给予传播对象以奋发向上的精神和力量,也是连接政府和民众的桥梁,连接党和人民群众的纽带。这是,主持人所说的除了他个人的立场之外,还代表着这个节目组全体,代表电台、代表党和人民,因而时刻体现着其语言很强的目的性。即使是娱乐性节目,也包含着某种积极向上的意义和目的,让人们笑得愉快,笑后又有一定的意义。表达方式也受表达内容的限制,不能过分放纵,过分张扬"个性"。

(2)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通俗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有时甚至可能有个别庸俗之处,然而由于传播环境的特点,人们对此是理解的、宽容的。主持人的语言也应包含通俗性,这样才更加具有我们民族特色。他既能表现中华民族含蓄的、善良的美德,又能表现主持人良好的语言素质和功力。其中有讲述大人物、大名人的成长史、奋斗史、贡献史,也有讲述"老百姓的故事";既有娱乐松弛,也富有紧张振奋,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不允许存在庸俗。

由此决定了主持人语言在传播过程中具有很强的目的性,不论它是直接的,还是蕴含其中的,那明确的目的性都强烈地体现在主持人语言的表述中,这一点生活语言就逊色多了。

3、 准备过程不同

无论是谁,在说话之前总是要思考一下,进行适当的准备,考虑该说什么、怎么说,但是主持人语言和生活语言的准备过程存在明显的不同。

(1) 内容的狭窄性是日常表述时的特点,当人们要表述一件事情时,并不需要很长时间思考、准备,只是适当地在大脑中思考一下,有时还不假思索脱口而出,语言不免有些罗嗦、累赘,语意也容易混乱。而主持人所要表述的内容是丰富的,要求主持人的语言精练、条理清晰,语言含义绝不允许混乱。

(2) 在人际交往和交流的过程中,信息的反馈尤为及时。传播时除了语言之外,还可借助人们的表情、手势等手段,因此,可随时修正已经发生的语言含义的混乱。而主持人在与听众的交流中,反阔需要一个过程,正是由于反馈有这样一个时间差,主持人才很少有修正语言含义混乱的机会,因此主持人的表达一定要清晰明了,语意准确。

因而,我们可以说主持人在表述之前的思考就是一个创作的过程,他追求一种完美的艺术效果。主持人要在所表述的内容中寻找各栏目内部的篇与篇之间的内在联系,要筹划栏目之间的衔接,要确定形成有声语言时的基调,要完成每篇作品中完全结合,追求一种完美的艺术效果,完成艺术欣赏的愿望。只有这样,才能给受众更多的机会选择,才会使受众最大可能地选择。惟有如此,才能使主持人与受众之间形成一定的默契,达成共识,这样的沟通和交流才具有了现实意义。

主持人这样的创作,是一种全身心投入的创作,不仅是主持人的感觉器官在参与,而且还要投入更多的创作,动用全部的力量进行参与。包括感觉器官、心智力量、感情与理智、情绪与意志等,全身心地投入到有声语言的创作之中,使主持人那具有魅力的语言吸引听众、感染听众,使听众产生共鸣,使交流成为一种复合的、立体的、全方位的信息,从而完成整个创作过程。这实质上是主持人以一种自然的方式,表达深思熟虑的内容,将主持人的魅力充分表现。

4、 声音美感不同

我们都希望在交谈时能生动地将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但处于生活状态中的交谈,人的发声器官处于懒散、松懈的状态,发出的声音并不很美。在这里,我们可以通过生活中的谈话和主持人台上的谈话的比较来证明,这里的差异非常明显。主持人的语言力求在清晰、准确、流畅、自然的基础上,追求声音的美感。比如各发声器官的正确的发声状态、发声位置、气息控制、共鸣运用、音域选择……最终需求最富有魅力的声音、最具美感的声音色彩,来吸引听众、感染听众,使得"美"在节目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总之,生活是任何艺术创作的本源,任何艺术创作又都是高于生活的,语言艺术也不例外。"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话确实有道理。以生活为创作本源,并不是指还原于生活的本来面目,进行无限循环,而是以生活为本,呈螺旋上升的趋势。我们从主持人指出节目时的语言和他在日常生活中的语言的对比中也可以看出这一点。我们可以这样说:主持人的语言,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具有创作过程和艺术特点的谈话体语言。

如果我们不能把握主持人语言和生活语言的区别,不能驾驭整个过程,我们就不能自觉地进入这个创作过程,就不能保证每一次创作的成功。

二、 主持人语言的特点

以前并没有节目持人语言特点这一概念,它是后来随着大众传播的日益发展,在播音员语言的基础上提出的。播音员所进行的是把视觉的书面语言转换成听觉的有声语言的再创造劳动。他(她)们的播音是以书面稿件为依据,在正确理解,具体把握的基础上,以准确、鲜明、生动地传达出稿件的精神实质为根本目的和最高要求。主持人操作和把握节目过程中要靠有声语言、肢体语言和自身的形态条件。

不过,在此强调主持人语言的特点,并不是说主持人语言与播音语言存在着冲突,恰恰相反,优秀的节目主持人应该具有良好的播音语言功力。规范性、庄重性、鼓动性、时代感这些播音语言明显的特质,在主持人的语言中也表现的淋漓尽致。但是,播音员播音与主持人的语言表示毕竟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创作活动过程,故而也必然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和创作原则、要求。

1、 注意亲和力

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通常都会以"我"的身份出现,与受众构成如同朋友交谈一般的非常和谐的传播情境,平心静气、娓娓道来,亲切而自然、通俗而平白。这与播音员的字正腔圆、规范庄重的语言风格是有所不同的。主持人的语言状态是轻松的口头语,而播音员则相对严谨,带有书卷气。前者散淡通俗,后者规整凝练。

口语要追求通俗,但绝非粗俗、低劣,是亲切而不是媚俗;是自然而不是随意。人们日常口头语言经过筛选加工,最后提炼出的自制品才是主持人语言的口语化。高尔基谈到文学语言创作时曾经说过:"虽然它是劳动大众的口语中汲取来的,但它和它的来源已大不相同,因为用来描述的时候,已抛弃了口语中那一切偶然的、暂时的、变化不定的、发音不正的、由于种种原因与基本精神--全民族语言结构--不合的东西。"支持人对民间口头语言的选择使用,是一个净化、纯化的过程,即舍弃其中不规范、不纯洁的语言现象,努力使之更准确、顺畅、健康,这样,才可以使节目最初设计的本意完整地表达出来。

2、 真情付出

主持人节目从根本上来说是属于人际传播的一种,富有人情味、情感味,并因此吸引广大受众。那么,主持人在传播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以"情"为先导,与受众进行面对面的、直接的、平等的、心灵的沟通与交流。只有以诚相待,真心付出,才有可能使受众很快地接受。

主持人要始终有一颗真诚坦荡的心对待每一个受众,诚于中必形与于外,慧于中必秀于形。主持人语言有了真诚的情感因素做催化剂,又何愁失去其成功的源泉呢?

3、 展示个性

主持人主持节目更强调个性,从节目个性的不同而将不同的节目区别开来。体现在主持人的语言表达上就是不同的主持人有自己独特的风格。由于栏目不同,自身修养、阅历不同,音质不同,语言习惯不同等,有的热情爽朗,有的幽默机智,有的节奏短促,快人快语,有的细语慢谈,缓缓道来……主持人节目个性化的追求,为主持人语言个性化的形成发展提供了保证。

别林斯基说:"风格是在思想和形式密切融合中按上自己的个性和精神独特性的印记。"因此构成主持人节目一道道靓丽风景线的重要因素便是独具特色的主持人个性化语言。尤其对于广播节目主持人,多少听众曾被那些优秀主持人极具磁性、充满魅力的语言吸引,惟其是听!对于主持人来说失去个性便意味着失去魅力。而语言的个性化在主持人的个性的构成中又何其重要。

4、 相互沟通交流感

主持人在交流中与受众始终处于一对一、面对面的局面。因此,主持人的语言具有明显的对象感、交流感。主持人语言要有信息反馈性,这种反馈是现场的反馈,这样便产生了交流,而不能是掷地无声、死气沉沉的感觉。受众是主持人的朋友,主持人在和朋友交谈,告诉朋友所见所闻,帮助朋友排忧解难。尽管主持人的面前通常只有冷冰冰的话筒、镜头,但在主持人的心中、眼前始终要有交谈对象,这个隐型的对象默默地牵引着支持人的思路,激发着主持人的灵感火花,促使主持人去强烈地表现"自我"。根据交流对象的不同分成以下几点:

(1) 与搭档交流
节目主持人与搭档的对话,从某种角度来说近似于话剧或者影视剧演员对白那样(从某些风趣的对话来看,更象是说相声),说话时言语行动要积极,说出后还要敏锐地注意对方的反应,检查自己说出去的话的效果,从中及时得到反馈,引申出新的话语。听话时要注意力高度集中,认真倾听,专心思考。即便事先明明知道对方要说的话,但也要做到真正从对方的话语中获得自己说话的根据。总而言之,节目主持人之间的对话总是在相互激发,这种激发在语言的交流中完成。

(2) 与受众交流
主持人与受众的对话,也是节目进行中的一种常见方式。
节目主持人在与受众说话时,虽然一般不会形成对话的格局(有时面对面的受众也会有只言片语的呼应),但是此时此刻节目主持人心中的交流对象是十分清楚而具体的。节目主持人特别关注和在乎自己说出的每一句话在受众中引起的反馈,即主持人要积极地与受众进行交流。

(3) 与演员交流
节目主持人与演员的交流在节目进行中也是必不可少的。
节目主持人与舞台上参加演出的演员进行的语言交流中临时配合即兴的成分比较多,往往不如与另一位节目主持人搭档交流那样顺畅。打个比方,这样的交流就象新组合的球队那样,配合起来缺少一种默契。如果把话语比做一只球,那么传球给对方要看准方向,要看对方接到球没有;接对方的球,也要看准球传过来的方向,不断调整自己的脚步。所以,节目主持人与舞台上参加演出的演员进行交流,就更要注意与演员的互相配合。

5、 注重内容间的关联性
我们稍微研究一下就会发现节目主持人在说话时往往会被搭档或节目或受众打断,会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正是由于有这些局限,节目主持人的语言内容既要保证完整性,又要具有连贯性,尤其是语意间的深层衔接。

(1) 句与句的关联
句与句之间的关联是指主持人与其搭档之间说话内容的关联。以前的报幕员也有两个人合作的,但大多数为轮番上阵,各司其职。如今的两位节目主持人是搭档关系,共同完成节目之间的串联,因此话语之间的关联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如果随意抽出一位主持人的话语,可以听出他所表达的内容既不完整也不连贯畅通。

(2) 段与段的关联
对于一些谈话主持人来说,主持人除了要注意句与句之间的关联外,段与段的关联则显得更为重要,因为这类节目中,主要就是靠主持人的语言将话题拓展深入,启承转合。

(3) 首与尾的关联
节目主持人的语言不仅要注意到段间关联,而且还要做到首尾关联,给受众以首尾照应的整体感觉。

6、 注意受众的多层次性
节目主持人这个行业使得某些主持人成为受众眼中的"大众情人",而且受大众的关注度也偏高。一方面是因为电台、电视台的媒介作用,是他们在电台、电视台节目中频频"亮相",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在言谈中能保持中立角度,看问题较为公正合理。因此,在沟通时,要注意:

(1) 亦庄亦谐
传播文化的一个大的特点便是教育,这也是节目制作的目的之一。要"教"的主题无论是大是小,总是严肃的,然而受众在一天紧张的学习工作之余,坐在舞台电视机、收录机前欣赏节目的目的,则希望能摆脱形形色色的精神压力,以得到放松和获得乐趣。因此,节目主持人此时的语言要讲究湿度的原则,不要太过于沉重庄严,以免受众产生厌恶感,当然也不能流于低俗。

(2) 雅俗共赏
主持人要根据预先设想的节目内容、形式使节目做的偶雅有俗。由于职业、性格和文化等因素,人们的爱好也有典押与通俗之分,因此,节目主持人无论是指出哪类节目,势必要体现出话语的兼顾性,做到雅俗共赏,说每一位观众都爱听的"情话",做"大众情人"。

(3) 男女同好
由于性别的不同肯定会导致受众在一些问题上的观点、看法产生差异,而主持人要做的就是用自己的语言将这些差异表现出来,但又不会过分激化。聪明的主持人绝对不会顾此失彼,抛开任何严格百分之五十的支持,即使是为某性别主持的节目,也同样如此。

(4) 老少皆宜
受众的层次可以有很多分法,而年龄也是其中一种,因此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还必须做到"老少兼顾",体现出话语的兼顾性,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对主持人所说的话语感兴趣,愿意听,听得懂。正因如此,节目主持人的话语必须做到老少皆宜。

7、 语言形式的多样性
由于语言任务及职能的限制,使得节目主持人传递信息的方式上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而这种独特又带来了语言形式的多种变化。

(1) 独说
在很多情况下,节目主持人是以一人独说这种形式来主持节目的。说的时间有长有短,但多用口语,词句比较通俗,语气语调比较自然,声音也不十分张扬,接近平常说话,使之生活化。
(2) 对谈
两人对谈也是节目主持人语言的表达形式的一种。所谓谈,乃相互交谈之意。谈与说有相同之处,即仍然口语化特点较明显,双方语调、语气不必夸张,声音不必修饰;不同之处,即你来我往,围绕共同的话题,各抒己见,相互沟通,以示受众。
(3) 众议
三人成众,节目中几个人在一起谈论诉说,就是众人群议的形式。
众议,乃大家评说事理之意。议当与说和谈一样,口语化是第一要素,节目主持人不必拿腔拿调,听来觉得极不自然。与上面两种口语形式不同之处,只是人数多少而已。议的人数较多,你一言,我一语,他一句,显得比较热闹。
(4) 朗诵
"诵"是主持人除了说、谈、议等主持形式之外的又一种重要的节目主持方式。节目主持人往往通过声音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把自己丰富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
总之,从主持人语言与生活语言的比较中我们不难发现,它们之间的不同点颇多,而这些不同点恰恰正是主持人语言的特点所在。如何在做节目时将主持人语言和生活语言很好地区分开但又不会完全割裂,如何熟练而有技巧地将主持人语言的点融入到自己的节目中,这是个需要非常重视的问题,也是作为一名主持人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第二节 主持人语言的类型

在某种程度上,节目主持人与教师这两个职业很相象,舞台则是主持人的讲台。教师一登上讲台,便开始导入课文,然后开始讲授课文,以至最后总结一节课的内容,其中每一个固定的环节都必须根据教学对象、内容设计好教学语言,这就是教学语言的类型。同样,节目主持人节目也要根据节目的内容及受众组织的串联词。上海东方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曹可凡在其与王群合著的《节目主持人语言艺术》一书中将主持人语言类型分为:开场语、衔接语、终结语、应变语等几大类型。

一、 开场语
开场语,顾名思义是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伊始所讲的话语,好的开场可以很快吸引受众对节目的注意,激发起受众的情绪,为整个节目确定基调,先声夺人。开场语的总要求有两点即精当和巧妙。

1、 开宗明义

开宗明义即节目主持人在节目开始之后,不做过多的铺陈而很快进入节目中去。这样的开场语简单明了,一般在知识性较强的专栏中常用。

2、 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即借用与节目相关的环境景物,抒发情感,以此来调动受众的情感。这种形式主要用于重大节目和文艺演出中。

3、 道理议论
顾名思义,道理议论即由谈论某个道理而进入一个节目。故事能引起受众的兴趣,事情能激发受众的情感,议论则能使受众参与思考,这也是导入节目的好办法。这种开场语经常出现在文艺节目和谈话节目中。

4、 由此及彼
由此及彼是指主持人借助一般事物或相关的事物引出第一个节目,而并不是一开始就用简洁的语言直奔这个节目主题。这样的开场白容易激发受众的兴趣,能起到引人入胜、调动受众情绪的作用。这种形式在综艺节目中比较常见。

5、 幽默风趣
即节目主持人通过说些饶有兴味的话语来带动受众的情绪,使受众心理上产生一种乐趣,然后导入一个节目。这种开场白在文艺节目中常见。
总之,无论是开宗明义,还是一件事、一段情、一幅景、一个理,由此及彼地进入节目,开场语都可随节目类型、内容的不同而千变万化。

二、 衔接语
对于节目主持人来说,节目与节目之间的串联非常重要,也非常关键。要完成这种连接,语言责任重大。这种将上下两个节目连接的语言就是衔接语。

衔接语,其作用在于如何使节目的内容与内容、形式与形式、风格与风格联系得紧密融洽,不使受众产生突兀的感觉。使各个节目的血液相互流通,赋予更多的光彩。同样,衔接语也要视节目类型、内容而定,展现不同的风格。

常见的衔接语有以下几种:

1、承启式
承上启下即上挂下连,用几句话概括小结或评点上一程序内容,然后自然介绍或引出下一程序内容。这种方式能使受众直接感觉到上下两个节目的内在联系。

2、 问答式
由主持人提出问题,当然这问题不是随意的,而是与下一节目有关,然后由相关人士加以回答。通过对话从上一个节目过渡到下一个节目。这种方式生动活泼,在文艺节目中经常运用。

3、 悬念式
主持人向受众抛出几个问题,引起受众的期盼心理,以此来衔接上下节目。这种方式能引起受众对下一个节目的兴趣,让受众对下一个节目产生一种神秘感、求知欲,引人入胜。

三、 终结语
与开场相对的便是终场,天下无不散的宴席,再好的节目亦有曲终人散之时。在节目结束时,主持人所说的与开场对应的话,成为终结语。节目开始,节目主持人不说上一段话,受众就会觉得没头没脑;节目结束,节目主持人不说上一段话,受众当然也会觉得没有尾巴、不完整,就象是一句话没有标上句号,总让人感到下面还有什么话要说似的,受众便会仍然坐在台下或电视、收音机旁不知离席。成功的终结语不仅让受众知道节目已经结束,而且还恩能够让他们产生回味,让节目进行时所掀起的思想情感的波澜久久荡漾。

终结语的方式也很多,下面介绍常见的几种:

1、 直接宣布
开场开宗明义,即三言两语向受众问好,做自我介绍马上引入节目。这也是我们通常形容的开门见山式。终结语也可视节目的需要,用寥寥数语一向受众表示感谢,二向受众宣布节目到此结束,三向受众表示祝愿。

2、 依依惜别
在节目结束时说一些情深意切的离别话语也是常用的终结语。离别是人生最易动情之时,在节目终了时间向受众吐露这一情感,能让受众在节目结束之后仍然延续这一宝贵情感。

3、 设疑引思
我们在看敬一丹或白岩松主持的节目时会发现,他们每每在节目终了时提出一些让人深思的与节目有关的问题,从而引起观众的思考。这样的终结语具有开拓性,能深化整个节目的主题,能激发受众对节目的更大的兴趣。这种方式一般在专栏节目中用的比较多些。

4、 归纳回顾
一件事完了之后总结归纳一下是人们的习惯,做节目也不例外。让受众对刚才欣赏或参与的节目在返归的过程中产生一种终结感。这种方式可以使受众对节目加深印象,帮助回忆。

四、应变语
一般来说,主持人的开场语、衔接悦和终结语是可以事先准备的。但是现场的情况千变万化,往往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偶然情况发生,这时候需要节目主持人临场发挥,反应迅速,应变语的质量高低关系到节目能否顺利开展,甚至主持人一两句成功的应变语可能会给一个平庸的节目增色不少。

常见的应变与有以下几种:

1、 顺水推舟
顺水推舟即顺应意外,化不利为合理的应变方式。

2、 推波助澜
推波助澜是在节目中别人表达突然"卡壳",这时主持人及时地给予语言上的配合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缩短冷场的间隔,避免对方窘困和尴尬的情况出现。

3、 戏谑成趣
戏谑成趣即节目主持人在主持节目过程中不小心出了洋相或发生以外情况时采用幽默的语言,化窘迫为轻松的应变语。

4、 开诚布公
开诚布公即主持人不岩石自己所犯的错误,而是向受众勇敢承认的方法,以自己的坦诚去改变自己在受众心目中本会留下的不良印象。
节目的样式越来越多,四种节目主持人的语言类心显然不完全,每一种内容方法也难免会存在疏漏,这就要求节目主持人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完善。
 

第三节主持人语言的要求
语言在如今已经形成了一门成熟的科学,拥有自己的基本理论,在表达时也需要具备一定的技巧。这是每个语言工作者都不能忽视的。节目主持人和播音员一样都是语言工作者。主持人通过语言传递信息、传播知识,与受众进行思想感情交流。为了使传播交流达到准确、方便、高效,主持人的语言要做到规范与纯正。节目主持人理应成为使用语言的典范。

20世纪80年代初,伴随着主持人与主持人节目的出现,对广播电视语言的研究也被提出,为广播电视语言工作在新时期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一些主持人的普通话水平下降,语音不标准;语言不文明,方言土语泛滥;文理不通,逻辑混乱;用字不规范,繁体字回潮等。总之,语言污染已经到了需要全社会来认真对待的时候了。总的来说,作为一名节目主持人在语言表达方面一定要达到以下要求:

一、 用语规范,发音准确,声音悦耳
原广电部部长孙家正要求节目主持人"应该模范地贯彻国家关于语言、文字的方针政策,成为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宣传者和实践者,积极为广大听众和观众起示范作用。

主持人节目主持人如同疾风骤雨一般向我们扑面而来,使我们应接不暇。当初广播电视急需大批节目主持人,只得从社会上广泛招聘,许多指出人未经任何专业培训而仓促上阵,不少主持人语音不标准,缺乏基本的新闻素质。这在但是的社会背景下是可以理解的。如今主持人作为一种与大众密切相关的职业,已渐显弊端,亟待整顿。节目主持人应同播音员一样,自觉地树立起语言规范的意识。苦练语言基本功,做到语言规范、字音准确、吐字清晰,理应成为社会使用语言的典范。这是社会和受众对主持人语言的基本要求。
节目主持人不仅要语言规范,普通话标准,而且要声音圆润,悦耳动听,富有美感,能给受众以心理上的愉悦感。

二、 语言具体
节目主持人所用的语言,只有让受众能理解,能听得懂,才能达到主的初衷。节目中所要阐述的事情、道理只有用具体的语言去表现才能产生形象。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徐曼主持的《空中之友》节目中曾播出过《致台湾一位女中学生》的内容,其中有这样一段:

"现在,我不知道听众朋友当中有没有那位给我来信的台湾女学生?四月底,我收到了一封没有署名的听众来信,只是在读完这封信之后,我才知道,写信人是一位女学生,在台湾一所很有名气的中学读书,今年只有十几岁。

这位女学生在来信中谈到了阿个她的同学们面临的升学压力,可悲的是有的学生为了升学而自杀。说为了应付考试,她每天得用功到夜里两三点钟。许多同学眼睛近视了,毕业班只有几个人不近视,可当局却毫不关心她们,用这位女中学生的话说,他们专讲那些无济于事的鬼话,这使她很反感。这位女学生接着谈到了她对于国事、人生的一些看法。她最后希望我能介绍一下祖国大陆的升学制度。这位女中学生给我的来信,信封背面还写着'非本人不能拆阅'七个字。看完信后,我想了一下好象在给我来信的台湾听众朋友中,最年轻的就是这位只有十几岁的女学生了。年龄虽然不大,却显得很有见解,我呢,确实很喜欢结识这样的朋友。现在,请允许我首先表示一个小小心愿--如果这位女学生正在收听广播而且同意的话,请你听我说,我愿意与你交个朋友,我把你看成了自己的小妹妹,你呢,我觉得你就称呼我为徐姐,好吗?今天,我非常高兴能为你这位小妹妹主持这次节目,希望能得到你的喜欢。"

《致台湾一位女中学生》使这次节目的对象更具体了,节目主持人用真实具体的"我"出面和台湾女学生亲切交谈,语言通俗,其中的"你呢""我呢""好吗"等交谈用语听起来特别亲切、轻松、自然。这种形象的语言在受众面前呼之欲出,真实、具体、形象、生动,使受众感到节目主持人那种知书达理、温文尔雅的涵养和性格,这正是特定节目和节目受众所需要的。

三、 说话要周密严谨
对一个节目主持人来说,语言的周密严禁也是相当重要的。节目主持人必须合乎客观实际,要从受众的认识、思维和视听的客观规律出发,即要求节目主持人的语言准确无误,大到思想内容、表达形式,小到语法、逻辑、修辞、字音。

1、 语言表达到位
一名节目主持人,必须要对事物有着准确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达,使自己的思想准确地传达给受众。可见有了准确的认识,还必须通过准确的语言来表达,或者说人们是通过你的语言来了解你的思想的表达,导致听着对你思想的误解,因此节目主持人在表达一种意思、一个概念时,必须要使用准确无误的语言。

2、 发音准确无误
节目主持人语言属于有声语言,语音是有声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也就是说受众是从节目主持人的语音中接受信息的。信息的传递是否有误,这与节目主持人能否读准每一个词的音节关系相当密切。节目主持人的语音已经成为广大受众的示范,读错字将会给受众以错误的导向,造成不好的影响。

3、 语言逻辑清晰
发音准确,用语到位我,语序通顺-- 一名节目主持人做到这几点就够了吗?不,还没有,还必须把一段段话语表达得象链条一样,一环扣一环,给受众以明显的主要和次要的感觉--主次感;给受众一明显的先后次序的感觉--并列感;给受总以明显的推进和发展的感觉--递进感;给受众以明显的分述、综合感--总分感;给受众以明显的其始、结果的感觉--因果感;给受总以明显的逆势而行的感觉--转折感。总之,要使受众感觉到主持人那清晰的语言逻辑。

四、 使寻常语言艺术化
节目主持人与受众在沟通时要尽量使用口语化的语言,否则让受众听不懂或不易听懂,就达不到沟通的本意。书面语言中的一些词语、句式,借助视觉反映是能够容易理解的,但对于广播段秒年十时毫的受众来说往往就不容易理解。虽然节目主持人也要以书面形式将节目内容呈现出来,但这仅仅是形式,就其实质来说它不是书面语言,而是适应广播电视媒介特点的上口悦耳的口语化语言了。所以节目主持人在准备节目时把被容形成"文字"或"提纲"时,就必须将书面语言进行"转换",用口语化的语言使受众语于理解和接受。

口头语和书面语有很多方面的不同,在句法上,这种不同体现的相当明显。一般说来,书面语句子可以比较长,往往把相互有关的意思按它们的内在联系组织成复杂的语句,其附加成分多,复句多。口语句式的主要特点是简短,结构简单,多为单句,附加成分少,基本成分相隔较近,联系紧密。有些书面语言能够看懂,但如果将其用于有声语言表达就不容易清楚。如:"我想,你的学习成绩一定能够提高,假如你持之以恒的话。"

一般说来,日常说话时,我们在复句的分句中不怎么用关联词。根据口语化的要求,节目主持人可以把书面语言加以改动,如"如果明天的天气好,我们就去春游。"可以改为"明天天气好,我们就去春游。"
如今对语言驾驭能力较差的主持人不在少数,常有"书到用时风恨少,话到说时方缺憾"的感觉。一些小有名气的节目主持人也曾感叹过,由于平时很少注意语法修辞方面的知识积累,词汇量掌握的太少,主持节目时常常想到这个意思就是"蹦"不出合适的词。

五、 使语言通顺流畅
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如果在整个过程中始终保持酣畅通顺的语言的话,将会给受众以舒畅的感觉。语言是线性的,无论是书面语言还是有声语言,都是一个字一个字,或一个音节一个音节地按序表达语意的,语流就是指这一行进过程。有声语言表达与书面语言表达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内部语言的表达是面对听众的,因此这种转换有一定的时限性,它需要表达者的思维与表达能够同步,即希望表达者能够一个音节接着一个音节传递到听众的耳朵里,就象行云流水一般酣畅无阻。

宋世雄是我们熟悉并且非常喜欢的一位节目主持人。体育运动节目的主持,可以说是对节目主持人语流要求难度最高的一档节目。可宋世雄在每一次体育比赛的现场解说时都能做到滔滔不绝,一气呵成,仿佛是一泻千里的滔滔江河,听起来真让人感到心爽意畅。

而有些节目主持人由于思维与表达合不上拍,往往使语流很不连贯,不是出现无意义的重复,就是杂志太多。这种单调的语言刺激,无疑会引起受众大脑神经的抑制,产生疲劳感,形成一种抗拒心理。

六、语言的幽默感

总的说来,中国人的幽默神经还不是很发达。首先,是由以封闭性和宗教性为特征的古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决定的。长期的封建社会,造成了国民的封闭性心理,不喜欢开放性的社会交往。其次,也与传统的中国文化环境的牵制有关。幽默的本质是不协调的,然而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备受推崇的却是否定冲突与对立的中庸之道与和谐环境。这种崇高的和谐的文化精神,一直了个性与心理的发展。因此,中国人的幽默潜能被非幽默化了。比较而言,西方人的幽默感较之中国人更为突出。

但是,中国人也不乏幽默,这也是个无可争辩的事实。中国人不善于的是西方样式的幽默,却有着中国样式的幽默--软幽默,因为这种中国样式的软幽默始终是软而多讽、软中带硬的。明代大画家徐渭、大文人解缙都以机敏开朗著称。他们那些有幽默感的名句常流传于民众口头上,尽管他们俩一个晚年得了精神病、一个被皇帝砍了头,但因为他们与封建统治者抗争过,人民反而"笑"来塑造他们的性格,这就是中国人的特殊幽默。老百姓不以眼泪同情他们,而是以嬉笑宽慰他们。

幽默能体现一个民族的修养,而且也是一种美好的品格,它时时调节着人际关系,这也是节目主持人必须具备的素养。幽默谈吐具有多种表达功能,节目主持人无论在重大场合,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应付严肃问题,还是面对窘迫局面,采用恰当得体的幽默谈吐,应对周旋,都能显示出自己的个性风格力量,维护自己的形象,使得受众很快对主持人产生好感,从而使双方交流起来更加无拘无束。

七、恰如其分的比喻和夸张

我们都知道,如果在说哈时适当地使用一些语言的表达手段就能使所说的话显得增色不少。同样,节目主持人要想把节目内容说得通俗易懂、准确鲜明、生动有力,就不能不借助各种修辞手段。比喻就是节目主持人常用的主要修辞手段之一。

节目主持人多用比喻说话,就能给受众很深刻的印象,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广播电视节目中对一些新的事物的播出越来越多,先进的技术工艺、新的生产设备、新的理念等,都需要节目主持人用明白易懂、活泼生动和形象化的语言来表达,"弹弓就是弹弓"之类的表达当然不会使受众明白。

打比方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非常爱用的一种说话方式。人们在实际生活和劳动中,对许多事物的形象、性质、特点有深刻的体验和认识,所以能熟练地用众所周知的事物做比喻。节目主持人有时要说明一个比较抽象的道理,一时又找不到恰当的事实来说明,就可采用"打比方"的办法,使受众从已知事物中去推断和理解未知的事物。

夸张也是主持人在做节目时常常使用的语言表达技巧。夸张是节目主持人为了启发受众的想象力和加强语言表现力度,把事物夸大的修辞手段,它也能起到形象化描述的作用。如俄国作家契柯夫描写胖女人用了"健康得冒出热气来","她脸上的皮肤不够用,张嘴时必须把眼睛闭上"。但是这种表现方法使用时应注意节目的真实性,象"打的粮食堆成山"、"汗水流成河"之类多见于文学作品中,如果用在讲述真实事情的时候,会有虚假报道之嫌;而另一类词语如"干劲冲天"、"翻天覆地"、"热血沸腾"、"汗流浃背"等虽也是夸张的说法,但不会对灭局的真实性造成影响,主持人可大胆使用。

八、用语的正确、简练与生动
节目主持人使用的词语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类:口语、通用、文言(当然要恰当使用);有使用历史长些的,有比较心潮的;有意义相同而用法不同的;有用法相同而意义不同的;有意义个用法相近但修辞色彩不尽相同的,等等。只要主持的节目内容正确,加上节目主持人又能选择和运用恰当的词语,表情达意的效果就会更好。选择使用词语的标准有三条:一是正确,二是简练,三是生动。每个词语本身固然无所谓正确、简练、生动,但当主持人要表达某个意思时,对词、句、段就会产生这三条要求。

1、 正确
用适当的词语来虚实事实道理,称为正确,即通过恰当妥善的语言形式争取地表达节目内容。我国的古人是很讲究选词正确的。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句中的"见"字,有的书上写成"望"字。"见"与"望"究竟是哪一个较正确呢?应该说,原来的"见"字正确。陶渊明在采菊之次,悠然见山,初不用意,而境下意合,用"见"字是恰如其分的,它不仅说出"无意望山,适举首而见之"的情景,而且还把陶渊明那种闲逸自得、悠悠忘怀的神情勾画出来。如果改为"望"字,全句使人感到陶渊明既采菊,又望山,那种让人浮想联翩的韵味荡然无存。

2、 简练
简练,即简约凝练,用最少的语言尽可能表现丰富的意思。古人有"惜墨如金"之说,这是他们从协作实践中得来的格言。古人为了求得文字的家连,是十分强调要删削"芜词累句"的,而不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莎士比亚说过:"简洁的语言是智慧的美,冗长的语言是藻饰。"
自古以来,我国的文人对用词都非常讲求简练。贾岛的"僧推月下门"的"推"字和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使人心折不已,成为千古绝唱。正如蒙古民间谚语所说:"一个深思熟虑的单词,胜过千百句废话。"
现在有些节目主持人,一说话就总想显示自己的口才,口若悬河、洋洋洒洒、堆砌辞藻,根本谈不上简练。用词造句往往迁就于形式,其中有些甚至是"叠床架屋"。殊不知,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越是嫁接精练,思想的表达才能越明确,也就越能收到好的效果。

3、生动
节目主持人用词造句不仅要求正确、简练,还要求生动。
生动是指用词自然亲切、适口悦耳、具体形象,因而有活力,能感动人。
(1)给人以亲切感
受众有收听、收看的自由。受众愿意听(看)就听(看),不愿意听(看)就不听(看),正因为如此,节目主持人受到广播电视受众制约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实。也由此向节目主持人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才能抓住受众的心呢?
如今受众对节目越来越挑剔,如果节目主持人在受众中具有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形象,并且语言热情、中肯,使受众感到自然亲切,这样的节目,就不由得受众不愿意接受了。
作为受众,自然喜欢主持人说话亲切热情。谁也不愿意和冷冰冰的节目主持人接近,谁也不愿意听节目主持人硬邦邦的话语。语言是思想感情的反映,亲切是热情的流露。古人说"情欲信,词欲巧",只有对受众充满热情,有真切的情感,才会有亲切自然使受众爱听的语言。

(2)让人"听上去很美"
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他们与受众的沟通程度最后是由受众的听觉来决定的。如节目主持人词语不响亮,声调不动人,受众就不喜欢听。因此,节目主持人不仅要考虑叙事立论、传情达意、准确生动,还要考虑每个词语清晰响亮、明朗生动。节目主持人语言转瞬即逝,受众一般又都是漫不经心地收受节目,如果节目主持人语言不清晰、响亮、悦耳,就会给受众造成耳边风一刮而过的状况,受众什么也听不清,听不明白。

耳朵不同于眼睛。耳朵听不清就容易使人烦躁,手重兴趣就会大为削减,于是对问题的理解就会出现阻碍。若想使受众对节目内容清晰、明了、爱听,那么节目主持人语言必须清晰、响亮、悦耳。

(3)使人明白自己说什么
只有具体形象的语言才恩能够使手重感到有声有色、亲切活泼,有生气,并在脑海中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节目主持人用种种不同的修辞手法使自己的语言具体形象,用意当然在于感染受众,绝不是为了炫耀才华。不要把具体形象庸俗化,以为把"五彩缤纷"、"桃红柳绿"、"金碧辉煌"、"花开似锦"一类"漂亮"词汇大量塞入话中,就可以使受众产生色彩绚烂之感。其实这只会使受众眼花缭乱,扑朔迷离,不知所云。

让受众明白自己想要告诉他们的东西是节目主持人要做好的最基本的工作。节目主持人忽视语言的艺术运用与修养的提高,说不好话,表达不好思想感情,反映不了客观实际,是由于脱离了丰富的生活实感所致。忽视感性材料的典型、生动和热情,说话就失去了灵魂,尽管绞尽脑汁着意修饰,也不会有生气。

正确、简练、生动是密切相连的。正确是前提,只有首先要求正确,然后才能够谈得上简练和生动。正确地运用这个原则,对节目主持人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我们可以看到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艺术只有经过主持人自身的不断努力,才能在形式上和内容上达到同意,也就是说,节目主持人必须牢记:

①少用关联词,适当地运用语气词。
②不要徒劳无益地全面被抽象和所谓华丽的辞藻所替代。
③不使用日常生活用语中很少出现的组织结构复杂的长句及倒装句形式。
④不用或少用诗意很浓的句子。
⑤不用半文半白、文白夹杂的句子,这种语言在节目中会变得疙疙瘩瘩,既不流畅,也不好懂。
⑥适当采用自问自答形式,用提问方式引起受众的注意或用来引出下文,这样使语言有起有伏,语气自然活泼生动。
⑦不用长定语欧化句式或洋腔洋调,一面令人听来感到别扭。

 

第四节主持人语言交谈的原则

作为一名节目主持人来说,在节目中运用语言时,有一些原则是必须坚持的。

一、 实话实说
语言是节目主持人与受众沟通的最重要手段,也一向被认为是衡量节目是否成功、语言运用好坏、节目主持人是否受欢迎的标尺。

真实可信是节目主持人与受众沟通的基础。而这种真实可信的形象又来自于真实可信的信息。因此,"说实话"才能打动受众、感召受众、赢得受众的信任和支持,说实话是节目主持人树立形象和信誉的基础。如果节目主持人的谈吐总游离于受众所关心的事情之外,言不及意、"打官腔"、空话套话废话连篇、回避难点、回避受众关心的问题,受众是不会把节目主持人当作"自己人"的。节目主持人首先要以诚待人,才可能让受众真心实意地相信自己。

二、热心诚恳
内容的真实与表达的热诚结合起来,才能使主持人在节目中如鱼得水。

节目主持人语言表达上所要求的热诚,归根结底是节目主持人情感态度上的一种自然流露。这种情感态度是人生观、世界观、敬业观的反映。

上海一位听众拨通上海东方电台《东方大哥大》栏目,向主持人反映了她所居住的地段已经短了煤气半个多月,却始终没有人修理。第二天,也是这位听众拨通了《东方大哥大》的电话,她按捺不住兴奋激动的心情说的第一句话是:"煤气修通了!"主持人凭着热诚对待受众而赢得了受众的信任。同样在东方电台《夜莺热线》节目中,有一次深夜,主持人通过话筒苦口婆心地劝说,打消了一个失业青年的极端念头。一位在沪的外国女学生深夜拨通了《相伴到黎明》的热线电话后,诉说了她的困惑,经过主持人朋友式的开导,最后她表示今晚可以安然入睡。在《蔚蓝夜话》中,人们愿意把许多白天不愿公开的事放到夜间倾诉……由于主持人的诚挚之心,治愈了在紧张的生活节奏中而滋生出的各种各样的"都市病",有效地调节了受众的神经,缓解了受众的紧张,其作用是难以估量的。

三、切合语境
我卖座任何事情总是处于一种特定的环境中,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也不例外,那就是要求语言运用时切合当时的语言环境。这里不是单指上下文或说话的上下句,而是指主持人与受众交流时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交流场合,以及双方的有关因素,如身份、职业、经历、思想、处境、性格等所构成的主客观因素,也可称言语环境。主持人在与受众交流时与环境相适应,才能获得好的交流效果。不同的言语环境对不同的语言乃至相同的语言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语言环境对语言的这种制约作用不是对语言表达消极地限制与束缚,而恰恰应理解为二者之间的适应性、灵活性。主持人的言语表达必须顾及下面语言环境,从而使传受双方的信息沟通得以最大限度的通畅。

1、社会环境对言语表达的影响
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会受到时空的限制,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主持人还要受到受众的限制。一方面应理解为支持人思想内容要受社会环境制约,一方面语言形式的采用也要同社会环境相适应。

"您那茶沏好了吗?要不您先喝我的?我倒不是舍不得我这壶茶,我是怕从您那电视机旁往外倒开水,再把您电着!哎!我眨巴眼可不是忘了词了,我是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电视节目主持人在和观众荧屏相见之时,是不是需要先笑一下,观众朋友!既然是朋友有什么就说什么。"

"所谓绅士味就是不能用庸俗的东西去讨好别人,这是艺术创作的原则,要是中国的大老爷们都没了这种风度,那就完了,您就别龙的传人了,您就龙的丢人吧!"

上面引用的是一次业余节目主持人大奖赛第二名获得者主持的"一壶茶"的片段。

语言幽默、动作得体,这似的这位主持人在比赛中大获成功。可是这种形式再也没有在以后的广播电视中出现。凭心而论,的确,主持人把一个严肃题材说的妙趣横生,体现了他的创作才能,使得受众不得不沿着他的思路认真地思考。但是,这种形式似乎与今天的社会生活还贴得不太紧。不是说他的这种形式是错误的,而是他没有充分地考虑到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观念。中国历来是礼仪之邦,无论做什么事、讲什么事都讲礼节、分寸,不象西方国家,观念、意识都是开放式的。主持人在节目中很难把握幽默分寸,稍一过火就是油腔滑调,而火候不够就是俗不可耐了,当然象相声之类的文艺节目又另当别论。

2、言语表达与场合
主持人在节目中与受众进行着双向沟通时,一定要将场合的问题计划在内。在同一社会环境下表达同样想法时,不同的场合要有与他相应的语言形式,以达到节目的根本目的。

"各位听众,现在给您介绍一下今天下午的天气情况,今天下午多云转雨。请外出的朋友们出门时带好雨具,本来我预定的外出采访活动也不去了!……"

有必要如此坦率吗?不去采访也罢,但何必发宣言呢?幸亏现场的受众不爱较真,否则就会有鼓励大家在雨天不必上班之嫌。主持人不顾及语言环境的轻率调侃是达不到所要的效果的。

3、言语表达与受众特点
如今的受众有着无限细化的分层趋势。因此主持人在与他们交流时一定要注意"跟什么人说什么话"。根据不同的对象选择恰当的言语形式。这里包括对象的身份、职业、思想、性格、处境以及文化修养等,这些对言语表达具有直接制约的效果。

一次,一家电视台的《走进名人家庭》主持人到一位收藏古玩的名人家里采访。她看到一个盘子非常漂亮,便请收藏家拿了出来,停了片刻,主持人问:"这个盘子值多少钱?"主任稍加思索后没有回答主持人的问题,而是说,这个盘子从收藏价值来看,它有与众不同的地方,从欣赏价值看又有与众不同的地方。就这样给主持人上了一课。而主持人似乎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言辞有失检点。而对一位知识丰富的收藏家,主持人显得浅薄了一点。

四、得体自然
主持人在做节目时,一定要注意语言的得体。这也是受众用以衡量节目主持人语言艺术运用的一个标准。节目主持人语言运用得体与否很受关注,我们常常可以听到受众反映某某节目主持人某段话得体,某句话不得体就是例证。

那么何谓得体呢?
简言之,得体就是主持人主持节目时与受众沟通时所用的语言贴切恰当。现代语言学认为"得体"是语言运用时因适应不同交际领域、目的、任务需要而形成的各种语言功能、风格类型,具体表现为词汇、语法、语音手段、修辞格、章法等形成协调关系的语言运用特点。

"得体"就是把语言材料的选择放置在一种既保持话语内部各组成成分与风格色彩的统一,又和题旨情境相切合的双重适应关系中去考虑、衡量,寻求最佳的语言表达方式。

由于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并不单单是个体的身份,而是代表如电台、电视台等一定的节目群体。主持人的表现,既直接关系到电台、电视台以及节目的声誉、形象,又关系到节目的目的能否实现。因此,节目主持人尤其需要注意语言运用得体。

多使用一些模糊的用语是使语言得体的最好方法。所谓模糊用语是处于表达时的策略,使其留有一定的回旋余地,不要把话说得过死。受众是主持人的朋友,朋友之间的谈话应毫无强加于人之意,应是商量的、试探的的语气。

"这位朋友,虽然你的具体情况我不太了解,但是从来信中可以看出,你还是十分关心和在意自己的家庭的。那么在积极经营自己家庭过程中,你是不是也体味到了一种满足的快乐和甜蜜呢?如果是的话,那么我想,你所操心营造出的这个家庭正式你的成就所在,也是值得你自豪的。家庭、事业两全毕竟是困难的事情,那么只要料理好其中的一方,你又何必为另一方面的不满意而过分地苦恼呢?"

以上这个例子中的"不太了解"、"可以看出"、"是不是"、"如果是"都是一些模糊词语。在与受众交往中,使用一些模糊用语,可以避免把话说绝,因为有时我们了解和熟知的毕竟是有限的,这样给自己留有余地。适当地采用模糊用语,还可以使对方感到你很关心他,富于人情味,也会更加主动。

五、注重效果
在节目中,主持人为达到自己预先设计的种种目的就要用种种不同的语言加以表达,因而衡量目的的达到与否的标准也是不一样的。但无论怎样总应是有效的。而衡量语言运用效果的好坏总是与其所要达到的目的,与要是的任务密切相关,与节目主持人在影响受众、引导受众上所产生的作用也是密切相关的。

从整体上说,衡量节目主持人语言艺术运用效果的好坏,一定要看他是否能影响到受众的态度。不过,如果以为这是衡量节目主持人语言效果标准的全部,那也是一种误解。因为,假如把节目主持人语言艺术的运用看成每次都必须引起受众态度的变化,事实上是很难做到的,它必然会导致急功近利的倾向。

 
.

 

Copyright Reserved 2004-2005 西克朗诵网 版权所有

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