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影译制片的过去和现在

作者:尹广文   【字体:  

 
 


    长影是我国最早开始译制外国影片的制片厂。从1948年夏着手试制译制片到1980年底,三十三年来,长影译制了30个国家的676部影片。其中主要是故事片,也有很少量的纪录片和美术片,同时也译制了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等我国少数民族语的影片120多部。
    三十多年来,长影通过创作和生产实践,在艺术和技术等方面不断摸索,不断改进,积累了一些生产译制影片的经验,培养了很多业务娴熟的译制片专业人员。译制影片的质量,每年都有所提高。长影的译制片在我国观众中有比较深广的影响。
    (一)
    在解放战争年代,东北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前身)设在黑龙江省的小城镇兴山。为了让我国观众能够很好地欣赏和理解进步的外国电影,决定试制译制片,使外语对白的外国电影变成汉语对白影片。1948年夏天,党组织安排导演袁乃晨负责主持这项工作。在那战争环境里,条件相当艰苦,又无经验可资借鉴,一切靠自己摸索,白手起家。要让银幕上的外国演员讲汉语,有一系列的艺术和技术问题要解决。首先要攻克的难关,就是翻译除了要准确地表达原文台词的意思外,还要使翻译的台词与画面上的人物说话时间的长短、面部表情、感情、动作手势等完全吻合协调。第一部译制片剧本的翻译是孟广钧、桴鸣(许立群)和刘迟。为了摸索到一种对好“口型”、填装好台词的方法,导演袁乃晨和翻译孟广钧、刘迟做过多种办法的试验,化费了很大精力。配音工作,要演员通过自己的声音表演,富有创造性地再现原片人物的性格、思想感情、情绪等等。这无疑是一项艺术创作,但这对我们当时从事演员工作的同志来说,完全是陌生的。当时从北安军政大学文工团调来的几位演员承担了配音任务。这些同志都具备了声音好这个搞译制配音工作的起码条件。但他们都是文艺战线的新兵,有的甚至还没有看过电影,一切要从学步开始,边学边干。因此,演员在导演的指导下进行“排练”,化费的工夫是比较大的。在第一部译制片里为男女主要角色配音的是张玉昆和吴静同志。
    译制片的开拓者们经过了八个多月的辛勤劳动,在1949年5月中旬完成了我国第一部译制片——苏联故事片《普通一兵》。
   《普通一兵》描写苏联卫国战争时期,战士马特洛索夫在一次战斗中为了减少部队伤亡、尽快消灭德寇,以自己的身体堵住敌人机枪火眼,壮烈牺牲。译成的汉语对白片在城镇和部队上映后,很受欢迎。《普通一兵》的上映,使我国的银幕上增添了一个新的片种——译制片(翻译片)。
    (二)
    从1948年夏到1949年底是长影译制片的创建阶段,从1950年初到1966年5月这十七年间,虽然在1961年后产量有所减少,但仍然是长影译制片生产的繁忙阶段。
    建国初期,我们的国产影片很少。市场急需有大量进步的、健康的影片来占领。译制大批好的和比较好的外国影片是当时形势的需要。为了组建一支各种专业配备齐全的译制人员队伍,先是从东影办的第四期训练班分配来一些学员,其后又从北京华北大学文艺部和从北京、沈阳、哈尔滨等地招考了一些青年。他们绝大部分做了配音演员。党组织很重视译制片工作,陆续调来一些做过戏剧工作和电影工作的文艺干部来作译制片导演工作。翻译力量也做了充实。后来这些同志,虽然大部分因工作需要离开了译制片工作,但在五十年代里,在完成繁重的译制生产任务、提高译制质量和培养译制工作人员等方面,都化费了心血。1951年初,长影译制人员达到近100人。
    五十年代是长影译制片产量最多的时期,1950年—1960年这十一年间,平均每年生产译制片40多部。最多的一年生产了56部。
    这个时期里译制的外国影片中很多是苏联电影,其中有不少苏联早期出品的电影艺术作品,如表现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活动的《列宁在十月》,描写十月革命风暴中俄国农民为保卫劳动人民利益而战斗的《带枪的人》,以俄国劳动人民反对外国武装干涉和反对白匪的斗争为题材的影片《保卫察里津》、《难忘的一九一九》等,描写俄国知识份子拥护无产阶级革命的故事片《波罗的海代表》,描写一个军队指挥员在布尔什维克党教育下成长和战斗的《夏伯阳》,描写一个俄国普通工人在布尔什维克党的培养下锻炼成长为有才干的国家干部的《马克辛青年时代》、《革命摇篮维堡区》,叙述一个普通的俄国农村妇女在农业集体化时期,带领群众办集体农庄的故事的《政府委员》,等等。
    这个时期还译制了很多以描写苏联各族人民战胜德国法西斯侵略者为内容的电影,其中有《攻克柏林》、《斯大林格勒战役》、《伟大的转折》、《第三次打击》、《区委书记》、《真正的人》、《她在保卫祖国》等等。在译制的大量苏联电影中,还有表现苏联人民现代生活的影片,其中有表现苏联造船工人世家的《大家庭》,写高空作业工人的《劳动与爱情》等;还有一些历史人物传记片,如《作曲家格林卡》、《库图佐夫》以及世界文学名著改编的电影,如高尔基自传体小说改编的《我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苏联名作家肖洛霍夫的小说《静静的顿河》和《被开垦的处女地》改编的影片,俄国著名诗人普希金的小说改编的影片《上尉的女儿》,俄国大作家托尔斯泰的名著改编的影片《复活》,法国名作家巴尔扎克的小说改编的影片《欧也妮·葛朗台》,根据高尔基的戏剧作品《瓦萨·热列茨诺瓦》演出的话剧舞台纪录片《没落之家》等等。
    五十年代初,长影还开始译制其他许多国家的电影。其中有以反映朝鲜人民反对外国侵略者的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生活为内容的一些朝鲜影片,如“渔郎川》、《再也不能那样活下去》、《光明天使》、《百日红》以及朝鲜古典文学名著改编的电影《春香传》等等。译制的罗马尼亚影片中,有赞颂罗马尼亚侦察人员机智勇敢的《密码》,描写一个船长在革命者的帮助下认清法西斯的罪恶从而倾向革命的《多瑙河之波》,表现罗马尼亚民族英雄突多尔为摆脱外来的残暴统治而进行斗争的《民族英雄》。译制的一些东德影片中,有叙述德国工人阶级忠实儿子台尔曼的光辉一生的《台尔曼传》;揭露德国纳粹罪魁希特勒制造“国会纵火案”的罪恶,歌颂保加利亚共产党领袖季米特洛夫在法庭上与法西斯匪徒进行斗争的《魔鬼集团》。译制的匈牙利影片中,有描写19世纪发现产褥热病源的匈牙利医生塞麦尔威斯生平的《革命医生》和暴露奥匈帝国时期反动统治者的丑恶行径的《军乐》等。波兰影片中,有写1944年9月华沙起义时一批波兰爱国志士被迫进入下水道与纳粹匪徒进行斗争的事迹的《他们热爱生活》(原名《下水道》),和描写中世纪波兰人民抗击侵略者的影片《十字军》。捷克斯洛伐克影片中,有通过士兵帅克的经历揭露奥地利军队黑暗统治的喜剧片《好兵帅克》,和描写十九世纪捷克杰出医学家扬斯基发现血液秘密的《血的秘密》。保加利亚影片,有根据保加利亚著名作家伐佐夫的同名小说改编的故事片《在压迫下》,和描写保加利亚诗人瓦普察洛夫生平的《人之歌》。南斯拉夫影片,有反映南斯拉夫人民抗击德意法西斯侵略者的斗争事迹的《当机立断》、《追击者》等等。
    1954年,长影开始译制日本进步电影。第一部是《箱根风云录》,内容是描写十七世纪在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箱根地方人民排除阻挠修筑箱根水堤的故事。其后译制了一些描写日本劳苦大众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悲惨命运的故事片,有《暗无天日》、《缩影》、《没有太阳的街》和根据日本著名作家小林多喜二同名小说改编的影片《蟹工船》等。
  五十年代中期,长影译制了几部意大利的新现实主义电影,其中有反映意大利劳动人民苦难遭遇的《罗马十一点钟》、《屋顶》等。
    这时期译制的英国影片有《百万英镑》(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小说改编)和《人间地狱》(英国作家狄更斯的小说改编);法国影片《禁止的游戏》(揭露战争对儿童的罪恶影响)和《四海之内皆兄弟》(写居住在几个国家的几个不同的民族的无线电爱好者为抢救食物中毒的12名船员而进行的活动);还有西班牙影片《骑自行车人之死》,希腊影片《伪金币》。此外,还译制了挪威、西德、瑞士、缅甸、蒙古、墨西哥、玻利维亚、阿根廷等国家的故事影片。
    这个时期长影译制的印度电影《流浪者》和埃及电影《忠诚》,至今还经常在我国许多城镇上映,受到观众的欢迎。
    在这17年里,长影的配音演员们刻苦钻研,兢兢业业,严肃认真,一丝不苟,通过自己的声音表演刻划了千百个身份不同、性格各异的人物,使几百部外国影片中人物的语言生动地、传神地表达出来,为广大观众欣赏外国电影提供了方便。译制演员从不在银幕上出现,但是他们的声音和名字却为人们所熟悉。如曾经给影片中的列宁和斯大林的形象配音的白景晟、张玉昆、肖南,在印度影片《流浪者》中为女主角丽达和在苏联影片《复活》中为女主人公卡秋莎配音的向隽殊,为高尔基的戏剧作品《没落之家》里的主要人物瓦萨·热列茨诺瓦配音的白玫,经常在影片中为中年以上、身份较高的人物配音的车轩以及其他很多为各种类型人物配音的演员,都是为广大观众所熟知的。
    随着我国电影事业的发展和译制片生产任务情况的变化,长影的译制演员也有一些变动。这期间,50年代初来厂从事这一工作的同志们中,有一些已充实到其他工作部门去了。但长影的译制片演员阵容里始终保留着一批基本骨干。在此期间,长影曾几次吸收了一些男女青年演员,补充了新的血液。
    长影译制片工作自创办以来,就得到党和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关怀,得到广大群众的关心和支持。1951年2月间,刘少奇同志给译制工作者的信中说:“我所看到你们翻译的影片是感到满意的。”1962年,周恩来总理来长影视察工作,看了译制工作的情况时,称赞配音演员是幕后英雄。我们译制人员,特别是配音演员们,经常收到来自祖国各个工作岗位上的观众的来信。这些亲切的关怀和有力的支持,一直激励和鼓舞着长影从事译制片的同志们。
    (三)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长影成了被砸烂的单位。译制工作被扣上了“贩卖封资修黑货”的罪名。不少翻译、导演和演员被扣上了莫须有的罪名被批斗,有些被赶到农村去,有些被迫改行。一连几年,译制片生产被完全停止。  
    1970年秋,长影接到生产几部译制片的任务,在一切遭到破坏的情况下,临时组织了译制组进行生产。在这以后几年里,每年有一些译制任务,主要是译制朝鲜、罗马尼亚影片和越南、阿尔巴尼亚等国的电影。这期间,长影译制的描写朝鲜人民在日伪统治时期遭受苦难命运的朝鲜故事片《卖花姑娘》,在我国各地上映后,颇为轰动;罗马尼亚的历史人物传记片《勇敢的米哈伊》和《斯特凡大公》等,也引起观众的兴趣。  
    (四)
    粉碎“四人帮”之后,长影译制片生产出现了新的景象。为了加强生产管理,重新组建了译制片室。1979年译制了17部影片,是近十多年来长影译制片产量最多的一年。这一年为在我国举办的朝鲜、日本、罗马尼亚和法国等国家的电影周提供了译制的影片。
    这几年译制的几十部影片中,有世界著名喜剧大师卓别林的影片《舞台生涯》、《一个国王在纽约》,美国著名悬念大师导演的影片《蝴蝶梦》,日本故事片《人证》,南斯拉夫的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南斯拉夫人民抗击德寇的影片《第26个画面的占领》《67天》,罗马尼亚的传记故事片等,以及巴基斯坦和瑞典的影片。
    经过斗争风雨的长影译制工作的同志们,在这新的时期里,焕发了艺术创作的青春。他们坚持了对工作严格要求、精益求精的精神,为提高质量竭尽自己的才智。这几年,陈汝彬为卓别林扮演的几个角色的配音,向隽殊为《人证》中的女主角八杉恭子和《蝴蝶梦》的女主人公丽贝卡的配音,孙敖为法国电影《疯狂的贵族》的男主角萨吕斯特的配音,张玉昆、徐雁和其他演员为许多人物的配音,都有一些新的光彩。
    长影译制的故事片《舞台生涯》获得了1979年文化部颁发的译制片最佳配音奖。译制片女演员向隽殊获得1981年第一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的特别奖。
    三十多年来,长影的译制片工作为介绍外国电影艺术,为丰富我国人民的文化生活,为发展中外文化交流和促进我国人民同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

 

Copyright Reserved 2004-2005 西克朗诵网 版权所有

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