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朗读好短文(二)

 
 
 

  (四)准确把握停顿断句
   1.停延的把握
   停顿,是指人们朗读或说话时语音上的间歇。从生理上说,人朗读或说话时需要呼吸换气,需要有间歇;从语言结构上说,为了层次分明,表达清楚,也需要停顿与连接互相作用来实现;从内容表达上说,要让听者有时间领会内容,突出重要信息,同样需要停顿。停顿的表现方式有两种,一是停,二是延。停,即停歇,停的时间长短主要与语言结构层次的大小有关;延,即延长,一般与语境、语气等有关。
   从功用和意义上讲,停顿又有许多不同的类型,说起来比较复杂,我们在这里只简单说说一般性停顿即语法停顿。语法停顿是指语法成分或语法单位之间的停顿,其层级关系及停顿时间的长短大致如下图所示:
   词语<意群<句子<句群<段落<篇章
   书面形式的标点符号也代表语句层次的大小,其停顿时值的长短如下图所示:
   ……、——、。、?、!>:、;>,>、
   句子内外的停顿,是朗读中出错率最高的,我们就着重谈谈句际的停顿和句内的停顿。
   句际停顿,有两种情况:一是完成句之间的停顿,书面上以句号、问号、叹号等为标志;二是未完成句之间的停顿,书面上以逗号或分句为标志。一般情况是,完成句用停的方式,且时值较长些;未完成句用延的方式,时值较短。试用此法体会一下下段文字的停顿处理:
   “一堆堆的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大海抓住金箭似的闪电,把它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闪电的影子,像一条条的火舌,在大海里蜿蜒浮动,一晃就消失了。”
   句内停顿:是指单句句子成分间的停顿。一般需要较明显停顿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主谓结构的句子,主语通常是话题,话题与陈述说明部分之间一般需要有个停顿,时值长短决定于该句在篇章段落中的地位。另外,主语和谓语本身的长短差别越是悬殊,停顿就越是明显,主语、谓语都比较长时停顿也同样明显。提供以下各例,供体味:
①雨∧是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②小鸟∧给远航生活蒙上了一层浪漫色调。
③老朋友∧颇能以一种趣味性的眼光欣赏这个改变。
④这棵榕树∧好象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
⑤跳动的小红爪∧在纸上发出嚓嚓响。
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专程前往悉尼。
⑦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

  二是主谓句的前面如果有连词或修饰语时,应该在连词或修饰语与后面的主谓句之间有所停顿,否则可能出现断句错误。例如:
①那时∧天还没有亮。
②转眼∧女儿也能自己吃饭了。
③然而∧太阳在黑云里放射出光芒。
④渐渐∧它胆子大了。
⑤终于∧两只脚都站到人行道上去了。

  三是动宾或介宾结构,有时宾语往往较长,而动词、介词则很短,显得结构不对称,为了缩短距离,朗读时常把短的部分拉长,即在动词或介词后作适当的停或延处理。例如:
①在∧苍茫的大海上。
②在∧闽西南苍苍茫茫的崇山峻岭之中。
③我明白了∧她称自己为素食者的真正原因。
④落到∧被卷到洋里的木板上。
⑤就在于∧他决不做逼人尊重的人所做出的那种倒人胃口的蠢事。

  2.避免断句错误
   断句错误主要是因为停顿不当引起的。原因有二,一是在不该停延的地方停延了;二是在该停延的地方却没有停延。下面是朗读材料中断句错误出现率较高的句子,我们在该停延的地方做上记号“∧”,在不该停延的地方做上“×”,供分辨。(例句后附作品序号)

[1]红∧是×红得很,却没有光亮。 (1号)
[2]射得人∧眼睛×发痛。 (1号)
[3]它毫不悭吝地把自己的艺术青春奉献给了哺育它的∧人。 (2号)
[4] 人∧和动物×都是一样啊,哪儿也不如故乡好。 (2号)
[5]艺术家们的青春只会献给尊敬×他们的∧人。 (2号)
[6]只是后背还没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 (3号)
[7]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 (5号)
[8]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5号)
[9]朋友新烫了×个头。 (7号)
[10]已×经过了∧大喜大悲的岁月,已×经过了∧伤感流泪的年华。 (7号)
[11]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 (8号)
[12]您老∧是×金胡子了。 (9号)
[13]像是在等着∧有人×骑到它背上。 (9号)
[14]就是×他∧领导美国人民为了自由为了独立浴血奋战,赶走了统治者。(12号)
[15]你会觉得∧他×普通得就和你一样…… (12号)
[16]使我们一家人融洽相处的∧是×我妈。 (13号)
[17]告诉卖糖的∧说×是我偷来的。 (13号)
[18]说我愿意∧替他拆箱卸货×作为赔偿。 (13号)
[19]但妈妈却明白∧我×只是个孩子。 (13号)
[20]我记得∧妈×有一次叫他教我骑自行车。 (13号)
[21]他们知道∧与其骗我×说∧外祖母睡着了。 (14号)
[22]小姐,在你们国家∧有没有小孩儿×患小儿麻痹? (15号)
[23]使我这个∧有生以来×在众目睽睽之下让别人擦鞋的异乡人,…… (15号)
[24]正是这些老人们的流血牺牲∧换来了包括他们×信仰自由在内的∧许许多多。(15号)
[25]妈妈买了∧家乡×很金贵的鲑鱼。 (16号)
[26]丽娜不厌其烦地描述∧她×八岁那年如何勇敢地从城西换一趟车走到城东。(19号)
[27]知道了∧男人×常常追求女人却又追求不到。 (19号)
[28]决定∧把一棵直径×超过英尺的松树锯倒。 (21号)
[29]当时的澳大利亚总理凯希尔∧应×担任乐团总指挥的好友古申斯的请求,……(22号)
   这里举的只是很少一部分例子,相信仔细琢磨后,大家会悟出一些道道,起到举一反三的功效。另外,朗读时,要特别注意一些长句子,推敲如何停顿才能避免断句错误。

  (五)作品朗读的情感处理
   常有应试者问朗读短文时要不要动用感情或要不要表情,我说能有表情地或动情地朗读当然是最好的,说明你对作品的理解提高了一个档次。但是,要真正理解作品才能准确地动情,否则就有造作之感,让人听来觉得肉麻。我们在这里结合一些作品谈谈几种情感的处理。
   1、慈爱之情一般适用长辈对晚辈的关切、怜爱、鼓励等情景,朗读时面部作亲切和蔼状,用气徐缓,声音柔和。体味以下几句的朗读处理:
   (1)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作品8号《落花生》)
   (2)“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你的昨天过去,它就永远变成昨天,你不能再回到昨天。爸爸以前也和你一样小,现在也不能回到你这么小的童年了;有一天你会长大,你会像外祖母一样老;有一天你度过了你的时间,就永远不会回来了。”爸爸说。(作品14号《和时间赛跑》)
   (3)他长着两条细弱的小腿,此刻这两条小腿却怎么也不听使唤,老是哆哆嗦嗦地……(作品25号《第一次》)
   (4)它小,就能轻易地由疏格的笼子钻出身。瞧,多么像它的父母:红嘴红脚,蓝灰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作品3号《珍珠岛》)
   2、喜悦之情的表现方式是面露喜悦兴奋之色,气息饱满,声音高亢。试读以下各例:
   (5)一刹那间,这深红的东西,忽然发出夺目的光亮,射得人眼睛发痛,同时附近的云也添了光彩。(作品1号《海上的日出》)
   (6)我们继续拍掌,很快地这个树林就变得很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在枝上叫,有的飞起来,在扑翅膀。(作品11号《小鸟的天堂》)
   (7)终于两只脚都站到人行道上去了,这也许是孩子一生中拿下的第一个高地,小胖脸同时绽开了笑容——了不起的胜利!(作品25号)
   3、悲哀之情可这样表现:面显悲痛之色,气息下沉,声音缓慢沉重。如:
   (8)读小学的时候,我的外祖母过世了。外祖母生前最疼爱我,我无法排除自己的忧伤,每天在学校的操场上一圈儿又一圈儿在跑着,跑得累倒在地上,扑在草坪上痛哭。(作品14号)
   (9)就在那年秋天,母亲离我们去了,小弟弟一生下来不哭也不动,也追随母亲去了。为了我的生存,母亲去了,弟弟也去了。(作品33号《小河》)
   (10)可万万没有想到,这么一位在艺术上日趋辉煌、前途不可估量的小“猴娃”,竟然被白血病这个病魔无情地夺走了生命,年仅16岁。他的英年早逝,着实令人痛惜不已。(作品44号《生命在于奉献》)
   4、愤怒之情可如此表现:面带怒意,怒目圆睁,气粗声重。例如:
   (11)爹听了便叫嚷道:“你以为这是什么车?旅游车?”(作品13号《父亲的爱》)
   (12)猫一下子全明白了,瞪圆双眼大声说:“是你给吃见底了?”(作品28号《猫和老鼠》)
   5、嘲讽之情的表现方式可这样把握:面露嘲笑讽刺之色。气息浮漂,声音跳跃。如:
   (13)海鸥在暴风雨到来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在大海上面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作品46号《海燕》)
   此外,还有恐惧之情,冷漠之情、急切之情、憎恶之情、凝思之情、谄媚之情等等,读作品要仔细体味。准确地运用情感,并把情感表现与气、声的处理结合起来。

  (六)快慢合体,节奏鲜明
   节奏包含的内容很多,如轻重缓急、抑扬顿挫、语流中的回环往复等。除语速的快慢外,其他内容在前几篇文章里多有涉及,这里就专门谈谈和语速有关的一些问题。
   1、制约语速的各因素
   首先,语速的快慢与文章的节奏类型密切相关。一般将文章的节奏类型区分为二调六型,即阳刚调和阴柔调,阳刚调含轻快、高亢、紧张三型;阴柔调含凝重、低沉、舒缓三型。 阳刚调三型语速较快,阴柔调三型语速较慢。阳刚调三型的例文如《春》、《海燕》、《难以想象的抉择》等;阴柔调三型的例文如《小河》、《我的母亲独一无二》、《济南的冬天》等。
   其次,语速的快慢与人物说话时的心境有关,一般是激动时—如快乐、激怒、慌乱等就说得较快;而心情平静或沉重时则说得较慢。
   第三,语速与人物性格也有关,性格活泼开朗的人说话较快,性格内向沉稳的人说话较慢。细究起来,还与年龄、性别等有关。
   2、节奏变化与语速转换
   前述节奏类型是就一篇文章整体节奏而言。实际上,一篇文章里往往包含几种不同的节奏类型,语速有快有慢,只是主次有别。这里就有个节奏变化带来的语速转换问题,转换得恰到好处才叫合体。我们举几个实例来分析一下这种转换(“//”处为语速转换点)。
   (1)现在我要回家了,胸前佩带着醒目的绿黑两色的解放十字绶带,上面挂着五六枚我终身难忘的勋章,肩上还佩带着军官肩章。//到达旅馆时,没有一个人跟我打招呼。原来,我母亲在3年半以前就已经离开人间了。(作品37号《我的母亲独一无二》)
   (2)小时候,我喜欢站在小河边看哥哥、姐姐在河里游泳,他们一会儿游入水底,在水中捉迷藏,一会儿浮出水面,泼水打仗。我好羡慕他们啊。//一次,我见他们向远处游去,幼小的我带着好奇走入水中,恍惚在梦境中一般,幸好母亲发觉我不在岸上,又见水中直泛水泡,不会游泳的母亲费了许多力气将我从死神手中拉了回来。(作品33号《小河》)
   (3)我上小学的时候,日了过得很苦。学校是一座小土庙,破破烂烂的,冬天里四面进风,学生们就常常冻了手脚。寒冷的早晨我们读着书,窗外亮亮的阳光一照,我们就急切地盼着下课了//。铃声一响,学生们蜂涌而出,跑进干冷的阳光里,一齐往中间挤,咬牙,弓腿,喊号子,挤掉了帽子是顾不及捡的,绷断了线做的腰带,也只能硬撑着,一来二去,身体就暖和起来,甚至冒出汗来。//这种游戏,我们叫挤油,天天要做的。(作品43号《挤油》)
   例(1)(2)均属于欲抑先扬的写法,语速处理为先快后慢。二例前段均为兴奋或欢娱的内容,属阳刚调型;形式上多用并列句式,且语气衔接很紧。而后段则表现突然发现或出现不如意的令人难过的情况,语速自然要慢下来,而且越来越慢,音色也越来越暗。
   例(3)的情况则不同,属欲扬先抑,语速应处理成先慢后快。前段叙述的是不如意的环境或状况,语速应慢些;中段写一系列连贯的急切的欢娱的动作和状态,短句甚多,节奏颇紧,当然语速就快;后段一句作总结说明,语速又慢了些。
   我们这里举的是同一自然段落里的语速转换例子。在文章中,自然段落之间产生的这种语速转换尤为常见,稍加注意便随处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