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克朗诵 > 李文槐论文 诗歌 散文 有声作品/A> > 正文  
 
 

 

凤凰山麓 【关于真理问题探讨】的讲座 西克制作

 

点击:观看下载讲座视频

 

凤凰山麓 真理问题 主题发言

点击:观看下载讲座视频

点击1:凤凰山麓:【关于真理问题的探讨】讲座

点击2:凤凰山麓关于真理问题的主题发言

凤凰山麓:【关于真理问题的探讨】讲座 西克制作 西克朗诵

目录
一什么是真理
二真理的3种类型
三真理的14个理论
四马克思的真理观
五解读黑格尔“存在就是合理的”
六答疑

网路真是个好东西,远程教学平台系统挺好,很方便,坐在办公室,坐在家里就可讲课,网路聊天室也挺好,天南海北的人海内外的人通过网路,不用坐飞机,很快就聚在一起互相交流。闲言少叙,书归正传。

同学们好!
亚里士多德说:我爱我的老师,但我更爱真理。
布鲁诺说:为真理而斗争是人生最大的乐趣。
歌德说:人应该爱好真理,一见真理就采纳它那样的心灵。

今天讲座的题目是:关于真理问题的探讨。
我要回答的问题是:什么是真理?真理的分类,有哪些类型?主要的真理理论有哪些?马克思的真理观;如何解读黑格尔“存在就是合理的”。

一、什么是真理?
真理通常被定义为与事实或实在相一致。然而,并没有任何一个真理的定义被学者普遍接受。许多不同的真理定义一直被广泛争论。许多与真理定义相关的主题同样无法获得共识。普世价值与普遍真理是两个不完全等同的概念,尽管它们经常性地被人们所混淆(xiáo)。

二、【真理分类】使用真理概念的有:科学真理、宗教真理、哲学真理。
1科学。主要是自然科学。科学的真理是利用逻辑的科学方法获得或经过验证而来。近代的科学旨在理性、客观的前提下,用知识(理论)与完整实验证明出真理。在将知识的研究归纳和系统化后,便成为科学中的真理,自然科学的真理具有可重复性,科学也是由实践检验且无限趋近于真理的方法。

2宗教。最纯真的道理,突出的是本原。基督教、伊斯兰教称作绝对真理。终极真理,本原,上帝是造物主,创造万物。佛教徒多用以指佛法。 南朝 梁萧统 《令旨解二谛义》:“真理虚寂,惑心不解,虽不解真,何妨解俗。” 唐朝 方干 《游竹林寺》诗:“闻僧说真理,烦恼然轻。” 宋朝 钱易 《南部新书》:“ 卢演 为长句……樽前有恨慙(chán)卑宦,席上无聊爱靓粧,莫为狂花迷眼界,须求真理定心王。”

3哲学。脱离于宗教外的真理概念,始自于西方文明的古希腊时期。
第一次对真理进行哲学思考的是亚里士多德,近世几乎所有真理理论都可以追溯到他。《形而上学》中记述了亚里士多德的名言:“是什么说不是什么,不是什么说是什么,这是假的;是什么说是什么,不是什么则说不是什么,这是真的。”苏格拉底是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希腊三贤”。他们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三、【主要的真理理论】真理的主要理论有14个,马克思真理观是其中之一。

14个理论包括:
1 实质(强)理论 2 融贯论 3 符合论【康德符合论:真理被认为在于知识与客体的一致之中】4 构造论【社会构造论认为真理由社会过程所构造,带有历史和文化特质,并认为真理某种程度上体现于共同体中的权力斗争中。维柯、黑格尔、Garns和马克思是社会决定论的先驱】5 共识论 6 实用主义理论 7紧缩理论 8 履行论9 冗余论 10克里普克真理论11 真理逻辑论 12 本原论 主要指宗教 13 科学真理 14马克思真理论

1 实质(强)理论
有三种不同的学说:工具理论(instrumental theory)、实质理论(substantive theory)与批判理论(critical theory ),工具理论与批判理论认为人类对于科技具有控制权,但是实质理论认为人类对于 科技是无法控制的。
2 融贯论
一般而言融贯论认为,真理是整个信念或命题系统内各部分的一致。尽管如此,通常融贯意味着某些超出简单逻辑一致性的东西。例如,概念基本集合的完全性和广泛性是判断融贯系统效用和有效性的关键因素。融贯论贯彻的原则是以下观念,真理根本上是整个命题系统的性质,个别命题只因与整体相融贯而衍生地被赋予真理的性质。在通常被视为融贯论的各类观点中理论家们在究竟融贯论带来许多可能为真的思想体系还是只有一个绝对体系是真的问题上并不一致。一些融贯论的变体被认为描述了逻辑和数学形式系统的内在本质特征。而进行形式推理的人乐于思索并列的、在公理方面独立而又相互矛盾的系统,例如各种可供选择的几何学。大体上,融贯论被批评为在将它应用于真理的其他领域时缺少适当的理由,特别是涉及大部分关于自然世界、经验预料的断定以及关于心理和社会实际事件的断定,尤其当融贯论没有其他主要真理理论辅助的情况时。
融贯论可分为大陆理性主义哲学家的思想,特别是斯宾诺莎、莱布尼茨和黑格尔的思想,与英国哲学家布拉德雷的思想。[8]在一些逻辑实证主义支持者,最著名的有纽拉特和亨佩尔中,融贯论获得复兴。

3 符合论
符合论主张,真信念和真陈述在于与真实事态相符合。[9]这种理论本质上试图在思想或陈述与事物或客体间建立关系(真理关系),该关系理论上可以独立于涉及该关系的人,并独立于其他真理关系而存在。这是一个传统模式,至少可以追溯至一些古希腊哲学家。这类理论认为陈述的真或假原则上完全取决于它如何关联于客观实在,它是否准确地描述(换言之,符合于)实在。
康德以下述态度评论真理符合论:
真理被认为在于知识与客体的一致之中。按照这一纯粹的语词定义,那么,我的知识,为了是真的,必须与客体相一致。既然,我只有用这种方法,即通过认识客体的方法,比较客体与我的知识。那么,我的知识便为它自己所证实,对于真理来说这远远不够。因为正如客体外在于我一样,知识在我之中,我只能判断我对客体的知识是否与我对客体的知识相一致。这样一个解释的循环被古典作家称为Diallelos。而且逻辑学家被怀疑论者批评犯这种谬误,怀疑论者评论道这种对真理的说明就像一个上法庭的人为支持他的陈述而诉诸无人认识的证人,但该证人却通过陈述召唤他为证人的人是可敬的来为他自己的可信度辩护。

按照康德的说法,符合论的真理定义是纯粹的语词定义,这里运用了亚里士多德名义定义和真实定义间的区分,前者引入新的术语,而后者显示了事物真正的原因或本质,术语已经被先行定义了。从康德对历史的记述来看,符合论的真理定义从古典时代起已处于争论之中,怀疑论者批评逻辑学家采用循环推理的形式,虽然逻辑学家实际所认为的符合论涉及的范围被未被适当评估。

符合论传统上基于以下假设才能成立,即客观的真理关系是存在的,站到真理关系一边来只是人类的任务。然而实际上,近来更多的理论家已清晰明白地表明如不对附加因素加以分析,这一理想不可能达到。例如,在特定语言内对符合论的分析被迫承认,在理论工作的开端,正被探讨的特定语言是个附加的限制因素,只有通过精心论述不同语言间翻译的理论,才能逐渐构造语言中立的真值谓词。强有力的理论局限限制了这一工作的完成。评论家们和下面所介绍的一些理论的支持者们普遍宣称符合论忽略了真理关系中人的作用。

4 构造论
社会构造论认为真理由社会过程所构造,带有历史和文化特质,并认为真理某种程度上体现于共同体中的权力斗争中。构造论将我们的知识视之为“被构造的”,因为它并不反映任何外在的超越的实在(纯粹的符合论会抱有此观点)。真理观念更应被看作随习俗、人类的感受和社会经验而定。构造论者相信对人类体质和生物学事实的表述,包括对种族和性别的表述,是由社会构造的。维柯、黑格尔、Garns和马克思是这一雄心勃勃地扩展社会决定论的先驱。

5 共识论
共识论认为真理是任何被某特定群体一致同意的东西,或者在其他版本中,是特定群体可能就此达到一致同意的东西。共识论的标签以不同的名称被贴在许多在其他方面非常不同的哲学观点上。某些实用主义理论的变体被包括在共识论中,虽然实用主义理论范围十分广泛而应有它自己的分类。共识论作为一种有益的对真理概念的说明,哈贝马斯是它的当代倡导者。哲学家雷谢尔则是当代强有力的批评者。

6 实用主义理论
一般而言,在实用主义思想中意义并不仅仅在语词中表达,还在行为中表达。没有任何陈述不被直接限定也能成立,必须首先定义它的术语,然后详述不同作者赋予每个术语的不同意义。这一做法使实用主义对意义和真理的理解产生分歧,关于这一做法的问题甚至导致了古典实用主义者的第一次分裂,而原本皮尔士、詹姆斯、杜威在他们共同的哲学的出色观点上有一致意见。最关键的分歧来自于唯理论和实在论在实用主义中所扮演的角色。

皮尔士将真理定义如下:“真理是抽象陈述与理想极限的一致,无尽的探究将带着科学信念趋于真理,抽象陈述通过承认它的不准确和片面性而拥有与理想极限的一致,这种承认是真理的本质要素。”[12]这一陈述强调了皮尔士的观点,即有限的探究所获结论是不完全的、有偏见的,但探究活动会使信念逼近真理,在别处他表述为可误论并指向未来,这两者构成了恰当的真理概念的本质内容。尽管皮尔士使用一致这样的词语描述符号间关系的一个方面,他同样颇为直率地说仅仅基于符合论的真理定义不过是个名义定义,他认为名义定义次于真实定义。

詹姆斯版本的实用主义理论,通常经由他自己的陈述概括为:“真的”不过是有关我们的思想的一种方便方法,正如“对的”不过是有关我们的行为的一种方便方法一样。通过这句话,詹姆斯意味着真理是一种性质,其价值由在实际实践中运用概念所得的效用来确认(因而,称为实用主义)。杜威对真理的定义比皮尔士广,但狭于詹姆斯,他认为为了澄清、证明、改进并且/或者反驳已提出的真理而将它提交到探究者共同体公开检验,如果这样做,探究无论是科学的、技术的、社会学的、哲学的还是文化的,都会随时间而自我更正。

7 最小(紧缩)理论
将真这个概念或术语归之于语句或命题的实在性质,这个议题被许多哲学家所拒斥。这些哲学家对真值谓词的通常使用(“…是真的”,或其等价表达),至少在其主要方面,作出回答,该回答在20世纪上半叶对于真理的哲学探讨中显著流行起来。按这一观点,断定命题“‘2+2=4’是真的”逻辑上等价于断定命题“2+2=4”,而且短语“是真的”在这一语境和在其他语境中一样完全是不必要的。这一观点被普遍表述为:

真理的紧缩理论,因为他们旨在缩小概念“真”被假定具有的重要性。
消除引号论,关注于如上述例子的情形中消去引号。
真理最小理论。
无论使用何种术语,紧缩理论被认为共同相信真值谓词是为了表达的方便,而非一种需要深入分析的性质的名称。

除了强调谓词“是真的”的形式特征外,某些紧缩论者指出概念使我们能以简略的方式表达事物,否则将需要无限长的语句。例如,一个人无法表达相信迈克尔所言正确,通过断定如下无尽的语句:

迈克尔说,“雪是白的”,且雪是白的;或者他说,“玫瑰是红的”,且玫瑰是红的;或者他说……
但它能被简洁地表达,通过说:

无论迈克尔说什么都是真的。
一旦我们识别出真值谓词的形式特征和功用,紧缩论者主张,我们所说的一切就是关于“真”我们能说的全部。该观点的主要理论关注点是消除悖论,悖论发生时概念“真”具有奇特而令人感兴趣的性质。

参见:语义悖论
8 履行论
履行论被归功于斯特劳森,该观点认为说“‘雪是白的’是真的”即履行一种言语行为,发出同意雪是白的这一断定的信号(与点头表达赞同十分相似)。某些陈述履行超出言语交流以外行为的思想并不像表面看上去那么古怪。试考虑,例如,当新娘在婚礼的适当时候说“我愿意”,她在履行接受身边的男人为合法丈夫的行为。她并不是在描述自己接受他为合法丈夫。以同样方式,斯特劳森认为:“说一个陈述为真,并不是就该陈述作一个陈述,而是履行了同意、接受或赞成该陈述的行为。当一个人说‘正在下雨,这是真的’,他断定的只是‘正在下雨’。而陈述‘……,这是真的’的功能是同意、接受或赞成陈述‘正在下雨’。”

9 冗余论及相关理论
按照真理的冗余论,断定一陈述为真完全等价于断定该陈述本身。例如,断定语句“‘雪是白的’是真的”等价于断定语句“雪是白的”。冗余论者从下述前提中推断出他们的观点,即真理是个冗余的概念,换言之,它只是在某些谈话语境中方便使用的语词,并不指向任何实在。该理论通常归功于兰姆赛。他认为使用语词“事实”和“真理”不过是断定一命题的迂回方式,将这些语词视为隔离于判断之外的单独问题来处理不过是语言混乱。

冗余论的一个变体是消除引号论,它运用塔斯基模式的修正形式:说“P”是真的,就是说P。而紧缩论的另一个版本是真理的代语句论,由格罗芙、坎普、贝尔纳普首先提出,更详细地阐明了兰姆赛的主张。他们认为当语句“这是真的”作为对“正在下雨”的响应时,它就成为一代语句(参见替代形式),亦即一复述其他表达式内容的表达式。在语句“我的狗饿了,所以我喂它”中,“它”与“我的狗”意义相同,同样地,“这是真的”被认为与“正在下雨”意义相同——如果你说后者,而我说前者的话。这些变体并不必然遵循兰姆赛而断言,真不是性质,相反它们会主张,比如,断定“P”可能涉及实质真理,既便如此理论家们会尽可能最小化,使只有冗余或代语句与语句“这是真的”相关。

紧缩原则并不适用于与常见语句不相似的表述,也不适用于许多其他一般被判断为真或假的事物。试考虑,语句“雪是白的”与人名Snow White间的类比,在某种意义上两者都能是true。对最小论者来说,说“‘雪是白的’是真的”(“‘Snow is white’is true”)与说“雪是白的”等价,但说“Snow White是忠诚的”(“Snow White is true”)与说“Snow White”并不等价。

10 关于真值谓词的理论
克里普克真理理论
克里普克主张事实上自然语言能包含对自身的真值谓词而不引起矛盾。下面显示了他是如何构造的:

从一个自然语言语句的子集开始着手,它不含有任何表达式“是真的”(或“是假的”)存在。所以,“谷仓是大的”包含于该子集中,但“谷仓是大的是真的”被排除在外,使人困惑的语句如“这句话是假的”同样如此。
仅对该子集中的语句定义真。
其次,扩展对真的定义以包含新的语句,它们断定原初子集中语句的真或假。于是,“谷仓是大的是真的”被包含了进来,但不包括“这句话是假的”和“‘谷仓是大的是真的’是真的”。
然后,对断定第二个集合所包含句子真或假的所有语句定义真。设想这一过程无限次重复,那么对于“谷仓是大的”定义真,而后对于“谷仓是大的是真的”定义真,再对于“‘谷仓是大的是真的’是真的”……
注意对于语句“这句话是假的”,“真”从未得到定义,因为它不在最初的子集中,也不断定最初或所有后继集合中的任何语句的真值。在克里普克的术语中,这称为“无根”。即便定义真的过程无限进行,这些语句也决不能指派为真或假,克里普克的理论意味着某些语句既非真也非假。这与二值原则相抵触,该原则认为所有语句或者为真或者为假。由于这一原则是推出说谎者悖论的关键前提,因此该悖论被解决了。

11 真理语义学理论
真理的语义理论主张,对于给定语言,任何可接受的真理定义应该以下述模式的全部实例作为后承:

“P”是真的,当且仅当P
当“P”是语句的指称(语句的名字)时,P正是语句本身。

逻辑学家和哲学家塔斯基发展了对于形式语言(比如形式逻辑)的理论。这里,他以如下方式约束该理论:语言不能包含对自身的真值谓词,换言之,表达式“是真的”只能被应用于其他语言中的语句。后一种被谈论的语言他称之为对象语言(继而,对象语言可能包含应用于其他语言中的语句的真值谓词)。这种约束的原因在于,包含对自身真值谓词的语言会包含悖论。因此,塔斯基认为语义学理论不能被应用于任何自然语言,如英语,因为它们包含对自身的真值谓词。戴维森将该理论作为他的真值条件语义学的基础,并以融合主义的形式将其与彻底解释相联系。

注意到这些悖论甚至存在于最符号化形式化的数学之中,要归功于罗素在他年轻时期的工作,特别是由他名字命名的罗素悖论。罗素和怀特海试图在《数学原理》中通过将陈述分为不同类型层次来解决这个难题,在类型论中陈述不能指称自身,只能指称层次较低的陈述。这继而导致新的困难,如关于类型的准确性质,关于概念上可能的类型体系结构,时至今日它们仍有待解决。

12 本原 宗教
其它
某些宗教,也声称自己在追求“真理”,或者宣称自己掌握了“真理”。

13 科学真理

三、马克思真理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真理理论认为,真理即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意识中的正确反映。
在总的宇宙发展过程中,人们对于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具体过程的正确认识,他是对客观世界近似的、不完全的反应。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是辩证统一的,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之中,在相对真理中包含有绝对真理的成分,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合就是绝对真理。

客观性
(1 )真理的含义
真理是人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 )真理是某一时空的同一个客观的世界在跨越时空的不同的主观的世界的同一认识,在客观条件满足的情况下表现为反复出现与必然出现。实践的过程是把主观世界与某一时空的客观世界接轨的过程。
①真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因为真理属于认识范畴。不能把真理等同于客观实在。
②真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 客观性乃是真理的根本属性。因为:第一,真理的内容来自于物质世界的客观事物及规律, 真理的内容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主观意志;第二,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 3 )坚持真理一元论,反对真理多元论
①由于真理是客观的, 有其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内容,所以真理必然是一元的。也就是说, 不论人们在认识事物的时候可能得出多少种结论,但只有符合客观实际的认识才是真理。
②真理是一元的, 因此,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不以人的主观意志、 不以阶级的主观愿望为转移,从这个意义上说, 真理没有阶级性。
③真理多元论主张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可以有不同的真理, 真理因人而异。真理多元论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真理观。
(4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在真理问题上的对立
唯物主义主张真理是客观的,世界上不存在着任何主观真理。唯心主义则主张真理是主观的。主观唯心主义把真理看做是纯粹主观自生的东西, 客观唯心主义把真理看成是人的意识和“客观精神”的一致。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在真理问题上的对立,取决于双方在哲学基本问题上的对立。唯物主义从“物质第一性, 意识第二性”出发,必然坚持真理是客观的;唯心主义从“意识第一性, 物质第二性”出发,必然坚持真理是主观的。
( 5 )批判实用主义真理观
实用主义真理观把“有用”作为真理的根本属性,主张“有用就是真理”。实用主义是主观唯心主义的一个流派。
“有用就是真理”的要害在于抹煞了真理的客观性, 混淆了真理和谬误的界限,并会导致真理多元论。按照这种观点, 谎言也可以成为真理,因为它对骗子是有用的;按照这种观点,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因为不同的理论对于不同的人来说都是有用的;按照这种观点,某一理论今天对我们有用, 今天它是真理,明天对我们无用或者有害, 明天它就是谬误。
真理的确是有用的,因为真理具有价值性, 它能够满足人的需求。但是,价值性并不是真理的根本属性, 真理的根本属性是客观性,真理的价值性是以真理的客观性为基础的。
“真理是有用的”是一个正确的命题, 但是不能把它换位成“有用的就是真理”。显然,并非所有“有用的”理论都是真理。
( 6 )真理与谬误
①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的: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谬误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歪曲反映。
②真理和谬误又是统一的:真理和谬误相互依存。真理和谬误总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没有真理, 无所谓谬误;没有谬误,也无所谓真理。真理战胜谬误的过程也就是发展自己的过程。

相互转化
在一定条件下真理向谬误的转化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形:其一, 真理是具体的,总是适用于一定的条件和一定的范围。如果条件发生了变化或者超出了特定的范围, 真理就会变成谬误。其二,真理是一个过程。真理必然要随着客观事物和社会实践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如果人们的认识不能及时地反映事物在发展变化过程中所出现的新问题、 新情况、或者超越历史发展, 就会造成主观和客观由相符变成不相符,从而使真理转化成谬误。其三, 真理是全面的,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如果把其中的某一原理孤立起来, 把它加以绝对地夸大,真理也会变成谬误。
在一定条件下谬误向真理的转化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形:其一, 条件和范围发生了变化,谬误可以变为真理。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是谬误的东西, 在另外的条件下和范围内则可以转化成真理。其二,失败往往是成功之母, 谬误往往是真理的先导。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是通过许多的失误获得的。其三,批判谬误能够发展真理, 这也属于谬论转化为真理的一种特殊情形。

辩证关系
(1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含义
①绝对真理(或真理的绝对性)有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都有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 绝对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承认了客观真理, 也就等于承认了绝对真理。其二,人类的认识, 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每一个真理的获得, 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也是无条件的、 绝对的。
②相对真理(或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是有限的,它也有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 从认识的广度来看,任何真理性认识都是对整个客观世界某些领域、某些事物和过程在一定范围内的正确反映。其二, 从认识的深度来看,任何真理性的认识也只是对特定的具体事物在一定程度、一定层次上的近似的正确反映。
( 2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真理的两个基本属性,它们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①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对立的。
②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又是统一的。其一,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相互联结、相互渗透的。一方面, 相对之中有绝对,任何相对真理都包含着绝对真理的成分、 颗粒,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之中;另一方面, 绝对之中有相对,绝对真理要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 无数相对真理之总和,构成了绝对真理。其二,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辩证转化的。真理的发展是一个过程,是一个由相对走向绝对的永无止境的转化和发展的过程。人类对于客观事物的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是属于由相对真理转化为绝对真理的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③任何客观真理都是绝对和相对的统一, 都是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的一个环节。
(3 )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从两个极端割裂了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
绝对主义夸大了真理的绝对性,否认了真理的相对性。绝对主义认为人们所获得的真理都是绝对真理, 真理不可能是相对的。人们所获得的真理具有永恒不变性,它穷尽了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一切认识。绝对主义否认了真理的发展。
相对主义夸大了真理的相对性, 否认了真理的绝对性。相对主义否认了绝对真理,必然同时否认了客观真理, 从而把真理变成了主观随意的东西。相对主义抹煞了真理的客观标准,必然混淆真理和谬误的界限。

实践标准
( 1 )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真理标准
①唯心主义否认真理标准的客观性。它们提出的真理标准有:其一,以圣人之是非为是非。其二, 以大家公认或多数人的意见为真理标准。其三,以“有用”为真理的标准。其四, 以“上帝”为真理的标准。其五,以“理论”或者“绝对精神”等客观精神为真理的标准。
②旧唯物主义承认真理的客观性, 主张把客观事物本身作为真理的标准。
③无论唯心主义还是旧唯物主义,都不懂得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 2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①所谓真理,就是主观符合客观的认识。要判定主观是否符合客观, 就必须对主观和客观进行比较,这也就是说, 作为真理的标准,必须具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结起来的特点。
②在人的主观认识范围内不可能找到真理的标准, 我们不能用主观检验主观,用认识检验认识。客观事物本身也不可能成为检验真理的标准, 因为客观事物也不能把主观认识和其自身加以对照。
③实践是精神见之于物质、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实践除具有普遍性的优点外, 还具有直接现实性的优点。所谓“直接现实性”,是指实践可把正确的认识变成直接的现实。这样, 实践就成为沟通主观和客观之关系的桥梁。
④这样,人们在实践过程中, 能够以一定的认识作为指导改造世界,并直接引出现实的结果。如果人们达到了目的, 就证明了这种认识符合客观事物的规律性,它就是正确的,反之, 就是不正确的。
(3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既确定又不确定。
实践标准的绝对性、 确定性表现在:其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的客观标准。其二, 人类的认识归根到底都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从长远看, 实践可以检验一切认识。一切正确的认识终将被实践肯定,一切错误的认识终将被实践推翻。
实践标准的相对性、 不确定性表现在:其一,实践检验认识是一个过程, 每一个历史阶段的实践不能完全证实或驳倒所在时代提出的一切学说,同时, 已被实践所证实的某种正确认识,也要继续接受实践的检验。其二, 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实践所证实的某种认识的正确性, 是相对的、有限度的。
坚持实践标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是在坚持真理标准问题上的辩证法。只看到实践标准的绝对性而否认其相对性,会导致绝对主义的思想僵化;只看到实践标准的相对性而否认其绝对性, 会导致相对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
(4 )实践标准与逻辑证明
逻辑证明在认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①为实践提供理论指导,使实践检验由特殊提高到普遍。②为实践检验提供理论依据, 做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然而,逻辑证明不能成为同实践标准相并列的第二条真理标准, 它是不能离开实践的。逻辑证明所遵守的规则是在实践中产生的。逻辑证明所依据的前提是否正确,要由实践来检验。逻辑证明的思维过程和结论是否正确, 还必须回到实践中去,由实践来做最后的检验。
关于实践检验真理问题,毛泽东《实践论》中说:
认识从实践始,经过实践得到了理论的认识,还须再回到实践去。认识的能动作用,不但表现于从感性的认识到理性的认识之能动的飞跃,更重要的还须表现于从理性的认识到革命的实
践这一个飞跃。抓着了世界的规律性的认识,必须把它再回到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去,再用到生产的实践、革命的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的实践以及科学实验的实践中去。这就是检验理论
和发展理论的过程,是整个认识过程的继续。理论的东西之是否符合于客观真理性这个问题,在前面说的由感性到理性之运动过程中是没有完全解决的,也不能完全解决的。要完全地解决这个问题,只有把理性的认识再回到社会实践中去,应用理论于实践,看它是否能够达到预想的目的。许多自然科学理论之所以被称为真理,不但在于自然科学家们创立这些学说的时侯,而且在于为尔后的科学实践所证实的时侯。马克思列宁主义之所以被称为真理,也不但在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等人科学地构成这些学说的时侯,而且在于为尔后革命的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的实践所证实的时侯。辩证唯物论之所以为普遍真理,在于经过无论任何人的实践都不能逃出它的范围。人类认识的历史告诉我们,许多理论的真理性是不完全的,经过实践的检验而纠正了它们的不完全性。许多理论是错误的,经过实践的检验而纠正其错误,所谓实践是真理的标准,所谓“生活、实践底观点,应该是认识论底首先的和基本的观点”,理由就在这个地方。斯大林说得好:“理论若不和实践联系起来,就会变成无对象的理论,同样,实践若不以革命理论为指南,就会变成盲目的实践。”
毛泽东更具体更准确的提出三大实践,即生产实践、阶级斗争实践和科学实验的实践,对与认识真理和检验真理的作用。《实践论》的问世,很快被翻译成俄文,在苏联掀起一股研究热,苏联的理论家们对《实践论》的评价很高。

真理标准大讨论
70年代末大讨论
20世纪70年代末,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真理标准大讨论。1977年底,中共中央党校1000多名高、中级学员研究“文化大革命”以来党的历史问题。当时主持中央党校日常工作的副校长胡耀邦规定党史研究应遵循的两条原则:一条是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和运用毛泽东思想;一条是以实践为检验真理、分辨路线是非的标准,实事求是地研究。胡耀邦在党校创办的理论刊物《理论动态》上发表文章,论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在党内和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开展了真理标准的大讨论论,对这个大讨论怎么看?由于时间关系,我就不展开讲了。

四、解读黑格尔的“存在就是合理的”。

在开讲前,有同学问:如何正确解读黑格尔的“存在就是合理的”?
存在即合理的,这个是黑格尔存在论中的半句话,还有个前提。在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11页、《小逻辑》43页中有“凡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这样一句话,即所谓的“存在即合理”。
古今中外对这句话存在着各种各样不同的理解和翻译。
有人说黑格尔所谓“合理”是指“合乎理性,合乎绝对精神”;有人说是“合符道理”;有人说是“合符规律”;……
黑格尔的真实本意究竟是什么?我个人认为既不是带有道德判断的“合符道理”,也不是带有价值判断的“合符规律”,也不是形而上、哲学范畴的“合乎理性,合乎绝对精神”,而是纯属客观描述的“合符事理、物理和理由”,即黑格尔认为:凡是现实世界中存在的东西(事物),都是合符事理、物理和必有其存在之理由(原因)的。把黑格尔原话翻译为“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虽然还不能正确地表达黑格尔的意思,但我认为算是比较接近的了(这是后期的翻译)【关于翻译问题:这是黑格尔哲学中的一句话,本来是一个含义明确的哲学命题,但翻译成中文却出现了诸多歧义。这句话出自《权利的哲学纲要》(Grundlinien der Philosophie des Rechts 1820)一书。原文是“Was vernunftig ist, das ist Wirklich; und was wirklich ist,das ist vernunftig.”在黑格尔的这段话中,就没有EXistenZ (埃克斯新)“存在”这个单词,也没有Vernünftige((哥雷斯特哥)“合理”这个单词,在这段话中有2个关键的词:wirklich (腰k斯)“真的” vernunftig (哥雷斯特)“明智的”。【把德文翻译成英文,应当是: “All that is real is 4rational; and all that is rational is real.”】 严谨的中文翻译应该是:凡是合乎理性的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都是合乎理性的】。
其实黑格尔那句话中的“合理”不是一个词,而是一个词组,即“合符”“事理、物理或理由”。

另外,黑格尔的《小逻辑》分为三篇,
第一篇 存在论
A.质
B.量
C.尺度
第二篇 本质论
A.本质作为实存的根据
B.现象
C.现实
存在论中对“存在”进行了正反合的三段论证,在本质论中论证了本质是存在的依据和现实。深入研究可以看到:存在是合理的,但是,只有符合规律的存在才是合理的,不符合规律的存在就是不合理的。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归结为四点判断:
1 【存在就是合理的】、【凡是现实存在的都是合理的】这种解读是错误的;
2 【凡是现实世界中存在的东西(事物),都是合符事理、物理和必有其存在之理由(原因)的】,这个解读是正确的;
3 因果链条是各类认识论中的共识,现实存在是有原因的,这也是一种无可非议的理解;
4 至于这个【存在】,是不是【合理】,或者【合法】,是另外的范畴。属于【逻辑的判断】,或【实证】,或【实践的检验】。

五、答疑。
下面开始答疑,安排的时间比较长,请同学们尽情提出问题。(略)

凤凰山麓 真理讲座
目录
一什么是真理
二真理的3种类型
三真理的14个理论
四解读黑格尔
五答疑

 

 

德语
EXistenZ (埃克斯新)Vernünftige((哥雷斯特哥)
Was vernunftig ist, das ist Wirklich; und was wirklich ist,das ist vernunftig.
原因是什么,这是真的,什么是真的,这是合理的。
【wirklich (腰k斯)真的 vernunftig (哥雷斯特)明智的】

英语
All that is real is 4rational; and all that is rational is real
所有真实的一切都理性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

rational 理性的

【 1,仅给参考 在人类的科学活动和哲学研究中,真理问题始终占有重要的地位。古希腊哲学中有一句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就体现了把追求真理看作是高于一切的崇高精神。 (一)真理及其客观性的绝对性、相对性 1、什么是真理
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真理具有三个根本特点,即客观性、绝对性、相对性,有时直接称为客观真理、绝对真理、相对真理。 2、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的客观性又称客观真理,指在真理之中包含不以人和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真理的客观性包含两重含义:其一,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其二,检验真理的标准即实践也是客观的。 3、真理的绝对性或绝对真理
绝对真理即真理的绝对性,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1)任何真理都是标志着主观与客观的符合,都包含着不依赖于人和人的意志的客观内容,这一点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在这一意义上,承认了客观真理也就承认了绝对真理。 (2)人类的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就是对无限发展着的世界的一次接近,这也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在这个意义上,承认世界的可知性,承认人能够获得关于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正确认识,也就承认了绝对真理。 4、真理的相对性或相对真理
相对真理即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局限性的、不完全的。 (1)从整个客观世界来看,人们的认识只是对物质世界及其属性的某一领域、某一侧面的正确认识,因而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2)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只是对该对象的一定程度和一定层次的近似正确的反映,因而是相对的。 5、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 (1)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是对立的。绝对真理是指真理之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和人类意志的客观内容,而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是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有局限性的。它们实际上是真理的两种不同的属性,是人们获得真理性认识的两个不同方面,二者是有区别的。 (2)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又是辩证统一的。第一,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一方面,相对之中有绝对,任何相对真理之中都包含有绝对真理的颗粒;另一方面,绝对之中有相对,相对是绝对的一个成分,无数相对真理之总和构成绝对真理。第二,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是相互转化的。真理是一个过程,是从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接近绝对真理的过程,任何一个真理性的认识都是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6、真理是具体的(1)真理不是抽象的。任何真理既是客观真理,又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具体的统一。 (2)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特定的对象、范围和条件,如果超出这一具体规定,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3)真理是个过程。把真理如实看作是主体向客体、主观向客观无止境的接近,而不是一种一经达到便永远不变的静止状态。 (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而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是由实践的特点和真理的本性所决定的。 1、真理的本性决定了只有实践才能检验真理。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范畴,因此,要判断主观与客观是否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在主观的领域内是无法解决的,而仅仅在客观世界的范围内也是不行的,要证明主观与客观的符合,惟一能够充当真理性标准的只能是把主观与客观联结起来的“桥梁”即实践。 2、实践的特点决定了只有实践才能成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实践一方面同主观相联系,另一方面又同客观世界相联系。人们带着一定的理论观点去实践,由此而引出一定的客观效果,这样就能把原来的理论认识同客观现实相对照,从而直接检验出理论的真理性。由此可见,实践具有双重的直接现实性,不仅它本身是直接现实,而且它能够使理论成为现实,这就使它成为检验真理的标准。简言之,只有实践才能把主观与客观联系起来,加以对照,并且只有实践才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所以实践成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惟一标准。
大家还在搜

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不同的真理真理的价值是永远不变的对么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辨析 相对真理是包含着错误的真理吗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为既然社会存在绝对领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统一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的辨析。】

 

 

 

 

黑格尔《小逻辑》
http://www.sbkk88.com/mingzhu/waiguowenxuemingzhu/xiaoluoji/
黑格尔的《小逻辑》是构成他的《哲学全书》的一个主要环节,本来是印发给学生的讲义性质。是黑格尔于最后十余年内的心血。它的好处在于把握住全系统的轮廓和重点,材料分配均匀,文字简奥紧凑,而义蕴深厚。初看似颇难解,及细加咀嚼,愈觉意味无穷,启发人深思。他的学生在他逝世后编订全集时,再附加以学生笔记作为附释,于是使得这书又有了明白晓畅、亲切感人的特点。尤其是关于思想对客观性的三种态度及概念的推论等,都是《大逻辑》所没有或极少见的,特别值得重视。
第一版序言
第二版序言
第三版序言
柏林大学的开讲辞
导言
逻辑学概念的初步规定
A.思想对客观性的第一态度;形而上学
B.思想对客观性的第二态度
C.思想对客观性的第三态度
逻辑学概念的进一步规定和部门划分
第一篇 存在论
A.质
B.量
C.尺度
第二篇 本质论
A.本质作为实存的根据
B.现象
C.现实
第三篇 概念论
A.主观概念
B.客体
C.理念

相关名言
我爱我的老师,但我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
为真理而斗争是人生最大的乐趣。——布鲁诺
尊重而不迷信权威,追求而不独占真理。——周海中
人需要真理,就像瞎子需要明快的引路人一样。——高尔基
人应该有爱好真理,一见真理就采纳它那样的心灵。——歌德

 

 

【真理问题中的几个重要主题。】
回顾关于真理这一课题的思想史,并关注那些早就研究时至今日仍是该课题前沿问题的思想家们是一个接近如真理这样复杂哲学问题的有效途经。本引言即采用该方法,聚焦于真理问题中的几个重要主题。
真理与意义的主体通常认为密切相关,有:真和假 真理与逻辑有效性的关系
1、有意义的事物才能有真和假。这一关联在古代就确立了,而现代在语义学、特别是形式语义学中成为准则。另一长期令人感兴趣的关联是
2、真理与逻辑有效性的关系。“因为逻辑最基础的概念是有效性,而它可通过真与假来定义。”(涅尔夫妇,16)。尽管意义与有效性并非本文的主题,但鉴于它们与真理的关联,附带探讨一下有利于明确真理的性质。
在古代残篇Dissoi Logoi中,作者显然试图证明一致地谈论真与假是不可能的。他所提出的使读者困惑的谜题之一引用了以下情形,“我是入会者”这样一种语词形式,A说可能是真的,但B说可能就是假的了。如果一个人观察到谓词真或假并不应用于语词表达式或语句,而是语句所表达或陈述的命题的话,远离这样的困惑显得十分容易(涅尔夫妇,16)。这个例子阐明了两个令当代人感兴趣的主题。其一,从抽象命题到具体语句的变化。其二,特殊种类的符号的性质,如例子中的代词“我”,它通常被称为指示的或索引的。

【对于真理的哲学探讨】
真理是哲学家面对人生的意义、存在问题的时候无法绕过的概念。许多哲学家都自诩代表真理,然而彼此之间可能毫无共同之处,甚至针锋相对。日常生活中,不少人也自称自己的观点是真理。探求真理可能是人类的本性之一,然而有意识地区别真理与谬误,始自巴门尼德关于“真理之路”与“意见之路”的区别:“真理被认为是永恒的、不变的”,这也是对真理最通俗的描述。
第一次对真理进行哲学思考的是亚里士多德,近世几乎所有真理理论都可以追溯到他。《形而上学》中记述了他的名言:“是什么说不是什么,不是什么说是什么,这是假的;是什么说是什么,不是什么则说不是什么,这是真的。”

1 实质(强)理论
2 融贯论
一般而言融贯论认为,真理是整个信念或命题系统内各部分的一致。尽管如此,通常融贯意味着某些超出简单逻辑一致性的东西。例如,概念基本集合的完全性和广泛性是判断融贯系统效用和有效性的关键因素。[5]融贯论贯彻的原则是以下观念,真理根本上是整个命题系统的性质,个别命题只因与整体相融贯而衍生地被赋予真理的性质。在通常被视为融贯论的各类观点中,理论家们在究竟融贯论带来许多可能为真的思想体系还是只有一个绝对体系是真的问题上并不一致。
一些融贯论的变体被认为描述了逻辑和数学形式系统的内在本质特征。[6]而进行形式推理的人乐于思索并列的、在公理方面独立而又相互矛盾的系统,例如各种可供选择的几何学。大体上,融贯论被批评为在将它应用于真理的其他领域时缺少适当的理由,特别是涉及大部分关于自然世界、经验预料的断定以及关于心理和社会实际事件的断定,尤其当融贯论没有其他主要真理理论辅助的情况时。[7]

融贯论可分为大陆理性主义哲学家的思想,特别是斯宾诺莎、莱布尼茨和黑格尔的思想,与英国哲学家布拉德雷的思想。[8]在一些逻辑实证主义支持者,最著名的有纽拉特和亨佩尔中,融贯论获得复兴。

3 符合论
符合论主张,真信念和真陈述在于与真实事态相符合。[9]这种理论本质上试图在思想或陈述与事物或客体间建立关系(真理关系),该关系理论上可以独立于涉及该关系的人,并独立于其他真理关系而存在。这是一个传统模式,至少可以追溯至一些古希腊哲学家。[10]这类理论认为陈述的真或假原则上完全取决于它如何关联于客观实在,它是否准确地描述(换言之,符合于)实在。

康德以下述态度评论真理符合论:

真理被认为在于知识与客体的一致之中。按照这一纯粹的语词定义,那么,我的知识,为了是真的,必须与客体相一致。既然,我只有用这种方法,即通过认识客体的方法,比较客体与我的知识。那么,我的知识便为它自己所证实,对于真理来说这远远不够。因为正如客体外在于我一样,知识在我之中,我只能判断我对客体的知识是否与我对客体的知识相一致。这样一个解释的循环被古典作家称为Diallelos。而且逻辑学家被怀疑论者批评犯这种谬误,怀疑论者评论道这种对真理的说明就像一个上法庭的人为支持他的陈述而诉诸无人认识的证人,但该证人却通过陈述召唤他为证人的人是可敬的来为他自己的可信度辩护。(康德,45)

按照康德的说法,符合论的真理定义是纯粹的语词定义,这里运用了亚里士多德名义定义和真实定义间的区分,前者引入新的术语,而后者显示了事物真正的原因或本质,术语已经被先行定义了。从康德对历史的记述来看,符合论的真理定义从古典时代起已处于争论之中,怀疑论者批评逻辑学家采用循环推理的形式,虽然逻辑学家实际所认为的符合论涉及的范围被未被适当评估。

符合论传统上基于以下假设才能成立,即客观的真理关系是存在的,站到真理关系一边来只是人类的任务。[11]然而实际上,近来更多的理论家已清晰明白地表明如不对附加因素加以分析,这一理想不可能达到。例如,在特定语言内对符合论的分析被迫承认,在理论工作的开端,正被探讨的特定语言是个附加的限制因素,只有通过精心论述不同语言间翻译的理论,才能逐渐构造语言中立的真值谓词。强有力的理论局限限制了这一工作的完成。评论家们和下面所介绍的一些理论的支持者们普遍宣称符合论忽略了真理关系中人的作用。

4 构造论
社会构造论认为真理由社会过程所构造,带有历史和文化特质,并认为真理某种程度上体现于共同体中的权力斗争中。构造论将我们的知识视之为“被构造的”,因为它并不反映任何外在的超越的实在(纯粹的符合论会抱有此观点)。真理观念更应被看作随习俗、人类的感受和社会经验而定。构造论者相信对人类体质和生物学事实的表述,包括对种族和性别的表述,是由社会构造的。维柯、黑格尔、Garns和马克思是这一雄心勃勃地扩展社会决定论的先驱。

5 共识论
共识论认为真理是任何被某特定群体一致同意的东西,或者在其他版本中,是特定群体可能就此达到一致同意的东西。共识论的标签以不同的名称被贴在许多在其他方面非常不同的哲学观点上。某些实用主义理论的变体被包括在共识论中,虽然实用主义理论范围十分广泛而应有它自己的分类。共识论作为一种有益的对真理概念的说明,哈贝马斯是它的当代倡导者。哲学家雷谢尔则是当代强有力的批评者。

6 实用主义理论
一般而言,在实用主义思想中意义并不仅仅在语词中表达,还在行为中表达。没有任何陈述不被直接限定也能成立,必须首先定义它的术语,然后详述不同作者赋予每个术语的不同意义。这一做法使实用主义对意义和真理的理解产生分歧,关于这一做法的问题甚至导致了古典实用主义者的第一次分裂,而原本皮尔士、詹姆斯、杜威在他们共同的哲学的出色观点上有一致意见。最关键的分歧来自于唯理论和实在论在实用主义中所扮演的角色。

皮尔士将真理定义如下:“真理是抽象陈述与理想极限的一致,无尽的探究将带着科学信念趋于真理,抽象陈述通过承认它的不准确和片面性而拥有与理想极限的一致,这种承认是真理的本质要素。”[12]这一陈述强调了皮尔士的观点,即有限的探究所获结论是不完全的、有偏见的,但探究活动会使信念逼近真理,在别处他表述为可误论并指向未来,这两者构成了恰当的真理概念的本质内容。尽管皮尔士使用一致这样的词语描述符号间关系的一个方面,他同样颇为直率地说仅仅基于符合论的真理定义不过是个名义定义,他认为名义定义次于真实定义。

詹姆斯版本的实用主义理论,通常经由他自己的陈述概括为:“真的”不过是有关我们的思想的一种方便方法,正如“对的”不过是有关我们的行为的一种方便方法一样。[13]通过这句话,詹姆斯意味着真理是一种性质,其价值由在实际实践中运用概念所得的效用来确认(因而,称为实用主义)。杜威对真理的定义比皮尔士广,但狭于詹姆斯,他认为为了澄清、证明、改进并且/或者反驳已提出的真理而将它提交到探究者共同体公开检验,如果这样做,探究无论是科学的、技术的、社会学的、哲学的还是文化的,都会随时间而自我更正。[14]

7 最小(紧缩)理论
将真这个概念或术语归之于语句或命题的实在性质,这个议题被许多哲学家所拒斥。这些哲学家对真值谓词的通常使用(“…是真的”,或其等价表达),至少在其主要方面,作出回答,该回答在20世纪上半叶对于真理的哲学探讨中显著流行起来。按这一观点,断定命题“‘2+2=4’是真的”逻辑上等价于断定命题“2+2=4”,而且短语“是真的”在这一语境和在其他语境中一样完全是不必要的。这一观点被普遍表述为:

真理的紧缩理论,因为他们旨在缩小概念“真”被假定具有的重要性。
消除引号论,关注于如上述例子的情形中消去引号。
真理最小理论。[15][16]
无论使用何种术语,紧缩理论被认为共同相信真值谓词是为了表达的方便,而非一种需要深入分析的性质的名称。[16]

除了强调谓词“是真的”的形式特征外,某些紧缩论者指出概念使我们能以简略的方式表达事物,否则将需要无限长的语句。例如,一个人无法表达相信迈克尔所言正确,通过断定如下无尽的语句:

迈克尔说,“雪是白的”,且雪是白的;或者他说,“玫瑰是红的”,且玫瑰是红的;或者他说……
但它能被简洁地表达,通过说:

无论迈克尔说什么都是真的。
一旦我们识别出真值谓词的形式特征和功用,紧缩论者主张,我们所说的一切就是关于“真”我们能说的全部。该观点的主要理论关注点是消除悖论,悖论发生时概念“真”具有奇特而令人感兴趣的性质。

参见:语义悖论
8 履行论
履行论被归功于斯特劳森,该观点认为说“‘雪是白的’是真的”即履行一种言语行为,发出同意雪是白的这一断定的信号(与点头表达赞同十分相似)。某些陈述履行超出言语交流以外行为的思想并不像表面看上去那么古怪。试考虑,例如,当新娘在婚礼的适当时候说“我愿意”,她在履行接受身边的男人为合法丈夫的行为。她并不是在描述自己接受他为合法丈夫。以同样方式,斯特劳森认为:“说一个陈述为真,并不是就该陈述作一个陈述,而是履行了同意、接受或赞成该陈述的行为。当一个人说‘正在下雨,这是真的’,他断定的只是‘正在下雨’。而陈述‘……,这是真的’的功能是同意、接受或赞成陈述‘正在下雨’。”[17]

9 冗余论及相关理论
按照真理的冗余论,断定一陈述为真完全等价于断定该陈述本身。例如,断定语句“‘雪是白的’是真的”等价于断定语句“雪是白的”。冗余论者从下述前提中推断出他们的观点,即真理是个冗余的概念,换言之,它只是在某些谈话语境中方便使用的语词,并不指向任何实在。该理论通常归功于兰姆赛。他认为使用语词“事实”和“真理”不过是断定一命题的迂回方式,将这些语词视为隔离于判断之外的单独问题来处理不过是语言混乱。[18][19]

冗余论的一个变体是消除引号论,它运用塔斯基模式的修正形式:说“P”是真的,就是说P。而紧缩论的另一个版本是真理的代语句论,由格罗芙、坎普、贝尔纳普首先提出,更详细地阐明了兰姆赛的主张。他们认为当语句“这是真的”作为对“正在下雨”的响应时,它就成为一代语句(参见替代形式),亦即一复述其他表达式内容的表达式。在语句“我的狗饿了,所以我喂它”中,“它”与“我的狗”意义相同,同样地,“这是真的”被认为与“正在下雨”意义相同——如果你说后者,而我说前者的话。这些变体并不必然遵循兰姆赛而断言,真不是性质,相反它们会主张,比如,断定“P”可能涉及实质真理,既便如此理论家们会尽可能最小化,使只有冗余或代语句与语句“这是真的”相关。

紧缩原则并不适用于与常见语句不相似的表述,也不适用于许多其他一般被判断为真或假的事物。试考虑,语句“雪是白的”与人名Snow White间的类比,在某种意义上两者都能是true。对最小论者来说,说“‘雪是白的’是真的”(“‘Snow is white’is true”)与说“雪是白的”等价,但说“Snow White是忠诚的”(“Snow White is true”)与说“Snow White”并不等价。

10 其他关于真值谓词的理论[编辑]
克里普克真理理论[编辑]
克里普克主张事实上自然语言能包含对自身的真值谓词而不引起矛盾。下面显示了他是如何构造的:

从一个自然语言语句的子集开始着手,它不含有任何表达式“是真的”(或“是假的”)存在。所以,“谷仓是大的”包含于该子集中,但“谷仓是大的是真的”被排除在外,使人困惑的语句如“这句话是假的”同样如此。
仅对该子集中的语句定义真。
其次,扩展对真的定义以包含新的语句,它们断定原初子集中语句的真或假。于是,“谷仓是大的是真的”被包含了进来,但不包括“这句话是假的”和“‘谷仓是大的是真的’是真的”。
然后,对断定第二个集合所包含句子真或假的所有语句定义真。设想这一过程无限次重复,那么对于“谷仓是大的”定义真,而后对于“谷仓是大的是真的”定义真,再对于“‘谷仓是大的是真的’是真的”……
注意对于语句“这句话是假的”,“真”从未得到定义,因为它不在最初的子集中,也不断定最初或所有后继集合中的任何语句的真值。在克里普克的术语中,这称为“无根”。即便定义真的过程无限进行,这些语句也决不能指派为真或假,克里普克的理论意味着某些语句既非真也非假。这与二值原则相抵触,该原则认为所有语句或者为真或者为假。由于这一原则是推出说谎者悖论的关键前提,因此该悖论被解决了。

11 真理语义学理论[编辑]
真理的语义理论主张,对于给定语言,任何可接受的真理定义应该以下述模式的全部实例作为后承:

“P”是真的,当且仅当P
当“P”是语句的指称(语句的名字)时,P正是语句本身。

逻辑学家和哲学家塔斯基发展了对于形式语言(比如形式逻辑)的理论。这里,他以如下方式约束该理论:语言不能包含对自身的真值谓词,换言之,表达式“是真的”只能被应用于其他语言中的语句。后一种被谈论的语言他称之为对象语言(继而,对象语言可能包含应用于其他语言中的语句的真值谓词)。这种约束的原因在于,包含对自身真值谓词的语言会包含悖论。因此,塔斯基认为语义学理论不能被应用于任何自然语言,如英语,因为它们包含对自身的真值谓词。戴维森将该理论作为他的真值条件语义学的基础,并以融合主义的形式将其与彻底解释相联系。

注意到这些悖论甚至存在于最符号化形式化的数学之中,要归功于罗素在他年轻时期的工作,特别是由他名字命名的罗素悖论。罗素和怀特海试图在《数学原理》中通过将陈述分为不同类型层次来解决这个难题,在类型论中陈述不能指称自身,只能指称层次较低的陈述。这继而导致新的困难,如关于类型的准确性质,关于概念上可能的类型体系结构,时至今日它们仍有待解决。

12 马克思主义真理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真理理论认为,真理即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意识中的正确反映。

在总的宇宙发展过程中,人们对于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具体过程的正确认识,他是对客观世界近似的、不完全的反应。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是辩证统一的,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之中,在相对真理中包含有绝对真理的成分,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合就是绝对真理。

13 本原 宗教
其它[编辑]
某些宗教,也声称自己在追求“真理”,或者宣称自己掌握了“真理”。

参见:宗教

14 科学的真理
科学定理(不包括伪科学与假说)

科学的真理是利用逻辑的科学方法获得或经过验证而来。近代的科学旨在理性、客观的前提下,用知识(理论)与完整实验证明出真理。在将知识的研究归纳和系统化后,便成为科学中的真理。

 

【百度】真理1 (哲学概念) 编辑
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是发展的相对的知识结晶。
中文名 真理 性 质 哲学概念 释 义 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特 点 永恒不变
目录
1 哲学概念
? 位格理论
? 实用主义
? 最小理论
? 克里普克
? 马克思
2 相关名言
3 真理标准大讨论
? 70年代末大讨论
? 大讨论的意义
哲学概念编辑
融贯论
一般而言融贯论认为,真理是整个信念或命题系统内各部分的一致。尽管如此,通常融贯意味着某些超出简单逻辑一致性的东西。例如,概念基本集合的完全性和广泛性是判断融贯系统效用和有效性的关键因素。融贯论贯彻的原则是以下观念,真理根本上是整个命题系统的性质,个别命题只因与整体相融贯而衍生地被赋予真理的性质。在通常被视为融贯论的各类观点中,理论家们在究竟融贯论带来许多可能为真的思想体系还是只有一个绝对体系是真的问题上并不一致。
一些融贯论的变体被认为描述了逻辑和数学形式系统的内在本质特征。而进行形式推理的人乐于思索并列的、在公理方面独立而又相互矛盾的系统,例如各种可供选择的几何学。大体上,融贯论被批评为在将它应用于真理的其他领域时缺少适当的理由,特别是涉及大部分关于自然世界、经验予料的断定以及关于心理和社会实际事件的断定,尤其当融贯论没有其他主要真理理论辅助的情况时。
融贯论可分为大陆理性主义哲学家的思想,特别是斯宾诺莎、莱布尼茨和黑格尔的思想,与英国哲学家布拉德雷的思想。在一些逻辑实证主义支持者,最著名的有纽拉特和亨佩尔中,融贯论获得复兴。
符合论
符合论符合论主张,真信念和真陈述在于与真实事态相符合。 这种理论本质上试图在思想或陈述与事物或客体间建立关系(真理关系),该关系理论上可以独立于涉及该关系的人,并独立于其他真理关系而存在。这是一个传统模式,至少可以追溯至一些古希腊哲学家。这类理论认为陈述的真或假原则上完全取决于它如何关联于客观实在,它是否准确地描述(换言之,符合于)实在。
康德以下述态度评论真理符合论:
真理被认为在于知识与客体的一致之中。按照这一纯粹的语词定义,那么,我的知识,为了是真的,必须与客体相一致。既然,我只有用这种方法,即通过认识客体的方法,比较客体与我的知识。那么,我的知识便为它自己所证实,对于真理来说这远远不够。因为正如客体外在于我一样,知识在我之中,我只能判断我对客体的知识是否与我对客体的知识相一致。这样一个解释的循环被古典作家称为Diallelos。而且逻辑学家被怀疑论者批评犯这种谬误,怀疑论者评论道这种对真理的说明就像一个上法庭的人为支持他的陈述而诉诸无人认识的证人,但该证人却通过陈述召唤他为证人的人是可敬的来为他自己的可信度辩护。(康德,45)按照康德的说法,符合论的真理定义是纯粹的语词定义,这里运用了亚里士多德名义定义和真实定义间的区分,前者引入新的术语,而后者显示了事物真正的原因或本质,术语已经被先行定义了。从康德对历史的记述来看,符合论的真理定义从古典时代起已处于争论之中,怀疑论者批评逻辑学家采用循环推理的形式,虽然逻辑学家实际所认为的符合论涉及的范围被未被适当评估。
符合论传统上基于以下假设才能成立,即客观的真理关系是存在的,站到真理关系一边来只是人类的任务然而实际上,更多的理论家已清晰明白地表明如不对附加因素加以分析,这一理想不可能达到。例如,在特定语言内对符合论的分析被迫承认,在理论工作的开端,正被探讨的特定语言是个附加的限制因素,只有通过精心论述不同语言间翻译的理论,才能逐渐构造语言中立的真值谓词。强有力的理论局限限制了这一工作的完成。评论家们和下面所介绍的一些理论的支持者们普遍宣称符合论忽略了真理关系中人的作用。
冗余论
按照真理的冗余论,断定一陈述为真完全等价于断定该陈述本身。例如,断定语句“‘雪是白的’是真的”等价于断定语句“雪是白的”。冗余论者从下述前提中推断出他们的观点,即真理是个冗余的概念,换言之,它只是在某些谈话语境中方便使用的语词,并不指向任何实在。该理论通常归功于兰姆赛。他认为使用语词“事实”和“真理”不过是断定一命题的迂回方式,将这些语词视为隔离于判断之外的单独问题来处理不过是语言混乱。
冗余论的一个变体是消除引号论,它运用塔斯基模式的修正形式:说“P”是真的,就是说P。而紧缩论的另一个版本是真理的代语句论,由格罗芙、坎普、贝尔纳普首先提出,更详细地阐明了兰姆赛的主张。他们认为当语句“这是真的”作为对“正在下雨”的响应时,它就成为一代语句,亦即一复述其他表达式内容的表达式。在语句“我的狗饿了,所以我喂它”中,“它”与“我的狗”意义相同,同样地,“这是真的”被认为与“正在下雨”意义相同——如果你说后者,而我说前者的话。这些变体并不必然遵循兰姆赛而断言,真不是性质,相反它们会主张,比如,断定“P”可能涉及实质真理,既便如此理论家们会尽可能最小化,使只有冗余或代语句与语句“这是真的”相关。
紧缩原则并不适用于与常见语句不相似的表述,也不适用于许多其他一般被判断为真或假的事物。试考虑,语句“雪是白的”与人名Snow White间的类比,在某种意义上两者都能是true。对最小论者来说,说“‘雪是白的’是真的”(“‘Snow is white’is true”)与说“雪是白的”等价,但说“Snow White是忠诚的”(“Snow White is true”)与说“Snow White”并不等价。
构造论
社会构造论认为真理由社会过程所构造,带有历史和文化特质,并认为真理某种程度上体现于共同体中的权力斗争中。构造论将我们的知识视之为“被构造的”,因为它并不反映任何外在的超越的实在(纯粹的符合论会抱有此观点)。真理观念更应被看作随习俗、人类的感受和社会经验而定。构造论者相信对人类体质和生物学事实的表述,包括对种族和性别的表述,是由社会构造的。维柯、黑格尔、Garns和马克思是这一雄心勃勃地扩展社会决定论的先驱。
共识论认为真理是任何被某特定群体一致同意的东西,或者在其他版本中,是特定群体可能就此达到一致同意的东西。共识论的标签以不同的名称被贴在许多在其他方面非常不同的哲学观点上。某些实用主义理论的变体被包括在共识论中,虽然实用主义理论范围十分广泛而应有它自己的分类。共识论作为一种有益的对真理概念的说明,哈贝马斯是它的当代倡导者。哲学家雷谢尔则是当代强有力的批评者。
履行论
履行论被归功于斯特劳森,该观点认为说“‘雪是白的’是真的”即履行一种言语行为,发出同意雪是白的这一断定的信号(与点头表达赞同十分相似)。某些陈述履行超出言语交流以外行为的思想并不像表面看上去那么古怪。试考虑,例如,当新娘在婚礼的适当时候说“我愿意”,她在履行接受身边的男人为合法丈夫的行为。她并不是在描述自己接受他为合法丈夫。以同样方式,斯特劳森认为:“说一个陈述为真,并不是就该陈述作一个陈述,而是履行了同意、接受或赞成该陈述的行为。当一个人说‘正在下雨,这是真的’,他断定的只是‘正在下雨’。而陈述‘……,这是真的’的功能是同意、接受或赞成陈述‘正在下雨’。”
位格理论
人们通常认为真理是客观存在的,受人讨论的,是人理性思维的印证。但是圣经中对真理的定义和此不同。“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约翰福音14:6)这句话完全不符合人类的逻辑,人怎么可能是真理,(注意这里是“是”真理,不是有真理),因为耶稣基督是道成肉身,这句话不是指他肉身讲的,因为他是降卑自己,取了奴仆的形象,他创世以先就与天父上帝同在,是上帝的第二位格(上帝是三位一体即圣父圣子圣灵,三个位格,一个本体)。这句话是说他的神性,他是有位格的真理和生命的本体,是人犯罪以后神人和好的唯一的道路和中保。这是基督教的观点。
实用主义
一般而言,在实用主义思想中意义并不仅仅在语词中表达,还在行为中表达。没有任何陈述不被直接限定也能成立,必须首先定义它的术语,然后详述不同作者赋予每个术语的不同意义。这一做法使实用主义对意义和真理的理解产生分歧,关于这一做法的问题甚至导致了古典实用主义者的第一次分裂,而原本皮尔士、詹姆斯、杜威在他们共同的哲学的出色观点上有一致意见。最关键的分歧来自于唯理论和实在论在实用主义中所扮演的角色。
皮尔士将真理定义如下:“真理是抽象陈述与理想极限的一致,无尽的探究将带着科学信念趋于真理,抽象陈述通过承认它的不准确和片面性而拥有与理想极限的一致,这种承认是真理的本质要素。”这一陈述强调了皮尔士的观点,即有限的探究所获结论是不完全的、有偏见的,但探究活动会使信念逼近真理,在别处他表述为可误论并指向未来,这两者构成了恰当的真理概念的本质内容。尽管皮尔士使用一致这样的词语描述符号间关系的一个方面,他同样颇为直率地说仅仅基于符合论的真理定义不过是个名义定义,他认为名义定义次于真实定义。
詹姆斯版本的实用主义理论,通常经由他自己的陈述概括为:“真的”不过是有关我们的思想的一种方便方法,正如“对的”不过是有关我们的行为的一种方便方法一样。通过这句话,詹姆斯意味着真理是一种性质,其价值由在实际实践中运用概念所得的效用来确认(因而,称为实用主义)。杜威对真理的定义比皮尔士广,但狭于詹姆斯,他认为为了澄清、证明、改进并且/或者反驳已提出的真理而将它提交到探究者共同体公开检验,如果这样做,探究无论是科学的、技术的、社会学的、哲学的还是文化的,都会随时间而自我更正。
最小理论
将真这个概念或术语归之于语句或命题的实在性质,这个议题被许多哲学家所拒斥。这些哲学家对真值谓词的通常使用(“…是真的”,或其等价表达),至少在其主要方面,作出回答,该回答在20世纪上半叶对于真理的哲学探讨中显著流行起来。按这一观点,断定命题“‘2+2=4’是真的”逻辑上等价于断定命题“2+2=4”,而且短语“是真的”在这一语境和在其他语境中一样完全是不必要的。这一观点被普遍表述为:
真理的紧缩理论,因为他们旨在缩小概念“真”被假定具有的重要性。消除引号论,关注于如上述例子的情形中消去引号。 真理最小理论。无论使用何种术语,紧缩理论被认为共同相信真值谓词是为了表达的方便,而非一种需要深入分析的性质的名称。
除了强调谓词“是真的”的形式特征外,某些紧缩论者指出概念使我们能以简略的方式表达事物,否则将需要无限长的语句。例如,一个人无法表达相信迈克尔所言正确,通过断定如下无尽的语句:
迈克尔说,“雪是白的”,且雪是白的;或者他说,“玫瑰是红的”,且玫瑰是红的;或者他说……但它能被简洁地表达,通过说:“白雪”,“红玫瑰”......
无论迈克尔说什么都是真的。 一旦我们识别出真值谓词的形式特征和功用,紧缩论者主张,我们所说的一切就是关于“真”我们能说的全部。该观点的主要理论关注点是消除悖论,悖论发生时概念“真”具有奇特而令人感兴趣的性质。
克里普克
克里普克主张事实上自然语言能包含对自身的真值谓词而不引起矛盾。下面显示了他是如何构造的:
从一个自然语言语句的子集开始着手,它不含有任何表达式“是真的”(或“是假的”)存在。所以,“谷仓是大的”包含于该子集中,但“谷仓是大的是真的”被排除在外,使人困惑的语句如“这句话是假的”同样如此。仅对该子集中的语句定义真。 其次,扩展对真的定义以包含新的语句,它们断定原初子集中语句的真或假。于是,“谷仓是大的是真的”被包含了进来,但不包括“这句话是假的”和“‘谷仓是大的是真的’是真的”。然后,对断定第二个集合所包含句子真或假的所有语句定义真。设想这一过程无限次重复,那么对于“谷仓是大的”定义真,而后对于“谷仓是大的是真的”定义真,再对于“‘谷仓是大的是真的’是真的”…… 注意对于语句“这句话是假的”,“真”从未得到定义,因为它不在最初的子集中,也不断定最初或所有后继集合中的任何语句的真值。在克里普克的术语中,这称为“无根”。即便定义真的过程无限进行,这些语句也决不能指派为真或假,克里普克的理论意味着某些语句既非真也非假。这与二值原则相抵触,该原则认为所有语句或者为真或者为假。由于这一原则是推出说谎者悖论的关键前提,因此该悖论被解决了。
真理语义学理论真理的语义理论主张,对于给定语言,任何可接受的真理定义应该以下述模式的全部实例作为后承:
“P”是真的,当且仅当P 当“P”是语句的指称(语句的名字)时,P正是语句本身。
逻辑学家和哲学家塔斯基发展了对于形式语言(比如形式逻辑)的理论。这里,他以如下方式约束该理论:语言不能包含对自身的真值谓词,换言之,表达式“是真的”只能被应用于其他语言中的语句。后一种被谈论的语言他称之为对象语言(继而,对象语言可能包含应用于其他语言中的语句的真值谓词)。这种约束的原因在于,包含对自身真值谓词的语言会包含悖论。因此,塔斯基认为语义学理论不能被应用于任何自然语言,如英语,因为它们包含对自身的真值谓词。戴维森将该理论作为他的真值条件语义学的基础,并以融合主义的形式将其与彻底解释相联系。
注意到这些悖论甚至存在于最符号化形式化的数学之中,要归功于罗素在他年轻时期的工作,特别是由他名字命名的罗素悖论。罗素和怀特海试图在《数学原理》中通过将陈述分为不同类型层次来解决这个难题,在类型论中陈述不能指称自身,只能指称层次较低的陈述。这继而导致新的困难,如关于类型的准确性质,关于概念上可能的类型体系结构,时至今日它们仍有待解决。
马克思主义真理理论马克思主义的真理理论认为,真理即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意识中的正确反映。
在总的宇宙发展过程中,人们对于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具体过程的正确认识,他是对客观世界近似的、不完全的反应。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是辩证统一的,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之中,在相对真理中包含有绝对真理的成分,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合就是绝对真理。
马克思
客观性
(1 )真理的含义
真理是人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 )真理是某一时空的同一个客观的世界在跨越时空的不同的主观的世界的同一认识,在客观条件满足的情况下表现为反复出现与必然出现。实践的过程是把主观世界与某一时空的客观世界接轨的过程。
①真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因为真理属于认识范畴。不能把真理等同于客观实在。
②真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 客观性乃是真理的根本属性。因为:第一,真理的内容来自于物质世界的客观事物及规律, 真理的内容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主观意志;第二,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 3 )坚持真理一元论,反对真理多元论
①由于真理是客观的, 有其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内容,所以真理必然是一元的。也就是说, 不论人们在认识事物的时候可能得出多少种结论,但只有符合客观实际的认识才是真理。
②真理是一元的, 因此,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不以人的主观意志、 不以阶级的主观愿望为转移,从这个意义上说, 真理没有阶级性。
③真理多元论主张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可以有不同的真理, 真理因人而异。真理多元论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真理观。
(4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在真理问题上的对立
唯物主义主张真理是客观的,世界上不存在着任何主观真理。唯心主义则主张真理是主观的。主观唯心主义把真理看做是纯粹主观自生的东西, 客观唯心主义把真理看成是人的意识和“客观精神”的一致。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在真理问题上的对立,取决于双方在哲学基本问题上的对立。唯物主义从“物质第一性, 意识第二性”出发,必然坚持真理是客观的;唯心主义从“意识第一性, 物质第二性”出发,必然坚持真理是主观的。
( 5 )批判实用主义真理观
实用主义真理观把“有用”作为真理的根本属性,主张“有用就是真理”。实用主义是主观唯心主义的一个流派。
“有用就是真理”的要害在于抹煞了真理的客观性, 混淆了真理和谬误的界限,并会导致真理多元论。按照这种观点, 谎言也可以成为真理,因为它对骗子是有用的;按照这种观点,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因为不同的理论对于不同的人来说都是有用的;按照这种观点,某一理论今天对我们有用, 今天它是真理,明天对我们无用或者有害, 明天它就是谬误。
真理的确是有用的,因为真理具有价值性, 它能够满足人的需求。但是,价值性并不是真理的根本属性, 真理的根本属性是客观性,真理的价值性是以真理的客观性为基础的。
“真理是有用的”是一个正确的命题, 但是不能把它换位成“有用的就是真理”。显然,并非所有“有用的”理论都是真理。
( 6 )真理与谬误
①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的: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谬误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歪曲反映。
②真理和谬误又是统一的:真理和谬误相互依存。真理和谬误总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没有真理, 无所谓谬误;没有谬误,也无所谓真理。真理战胜谬误的过程也就是发展自己的过程。
相互转化
在一定条件下真理向谬误的转化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形:其一, 真理是具体的,总是适用于一定的条件和一定的范围。如果条件发生了变化或者超出了特定的范围, 真理就会变成谬误。其二,真理是一个过程。真理必然要随着客观事物和社会实践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如果人们的认识不能及时地反映事物在发展变化过程中所出现的新问题、 新情况、或者超越历史发展, 就会造成主观和客观由相符变成不相符,从而使真理转化成谬误。其三, 真理是全面的,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如果把其中的某一原理孤立起来, 把它加以绝对地夸大,真理也会变成谬误。
在一定条件下谬误向真理的转化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形:其一, 条件和范围发生了变化,谬误可以变为真理。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是谬误的东西, 在另外的条件下和范围内则可以转化成真理。其二,失败往往是成功之母, 谬误往往是真理的先导。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是通过许多的失误获得的。其三,批判谬误能够发展真理, 这也属于谬论转化为真理的一种特殊情形。
两个凡是”,程度不同地涉及真理标准问题。1978年3月,《人民日报》发表题为《真理只有一个》的文章,提出了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5月10日,《理论动态》刊登了一篇经胡耀邦审定的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文章。5月11日、12日,《光明日报》、《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报》发表和转载了这篇文章。文章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第一的观点,指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原则。文章发表后,立即引起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响。绝大多数干部群众热烈支持和拥护文章的观点;坚持“两个凡是”的人对文章的观点加以斥责和压制。在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的领导和支持下,中共中央多数领导人和许多老干部,旗帜鲜明地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马克思主义观点,坚定热情地支持了真理标准的讨论,进一步批评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5月19日,邓小平在接见文化部核心领导小组负责人时指出,文章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6月2日,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着重阐述了“实事求是” 在毛泽东思想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怎样正确对待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问题,有力地支持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6月24日,《解放军报》、《人民日报》发表《解放军报》特约评论员文章《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这篇文章是胡耀邦下决心组织写的,得到当时中共中央军委秘书长罗瑞卿的支持和帮助。文章批判了林彪、“四人帮”对理论与实践关系的根本颠倒,系统地从理论上回答了对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种种责难,对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个有力的推动。之后,胡耀邦又组织了第三篇文章:《一切主观世界的东西都要受实践检验》,刊登在9月10日的《理论动态》上,9月25日又以《人民日报》评论员名义在《人民日报》上发表。
大讨论的意义
这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大讨论,意义重大,关系到思想路线、政治路线能否正确,也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和命运。在邓小平等中央领导同志的积极领导和热情支持下,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积极参加,使这个讨论扩大成为全国性的思想解放运动。到1978年下半年,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达到了高潮。中央党政机关各部门、全国大多数省、市、自治区,人民解放军总部和各大军区负责人以及大批理论工作者,纷纷撰写文章或发表讲话,热情支持这场讨论。据不完全统计,截止1978年底,中央及省级报刊登载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专文共650余篇。一致认为,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原则,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这次真理标准的讨论,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它对广大干部群众进行了一次普遍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打破了过去盛行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精神枷锁,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思想和“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推动了对毛泽东晚年“左”倾错误的纠正和各条战线的整顿,为大规模拨乱反正、正本清源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创造了条件,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思想理论准备。

【百度百科】
真理,即永恒不变唯真正理。真理亦可分为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绝对真理是不受任何限制的广义的道理。相对真理是在特定条件下成立的有局限性的道理。真理,最纯真,最符合实际的道理,即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头脑中的正确反映。也是哲学名词,指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们意识中的正确反映,科学则是由实践检验且无限趋近于真理的方法。
【引证解释】
1.最纯真的道理。佛教徒多用以指佛法。 南朝 梁 萧统 《令旨解二谛义》:“真理虚寂,惑心不解,虽不解真,何妨解俗。” 唐 方干 《游竹林寺》诗:“闻僧说真理,烦恼自然轻。” 宋 钱易 《南部新书》辛:“ 卢演 为长句……樽前有恨慙卑宦,席上无聊爱靓粧,莫为狂花迷眼界,须求真理定心王。”
2.哲学名词。指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们意识中的正确反映。 艾思奇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毛主席的《实践论》
毛主席的《实践论》
第九章:“人们的认识,符合于客观规律的就是真理。” 毛泽东 《增强党的团结,继承党的传统》:“按照辩证唯物论,思想必须反映客观实际,并且在客观实践中得到检验,证明是真理,这才算是真理,不然就不算。”
【科学阐述】
科学的真理是利用逻辑的科学方法获得或经过验证而来。近代的科学旨在理性、客观的前提下,用知识(理论)与完整实验证明出真理。在将知识的研究归纳和系统化后,便成为科学中的真理,科学则是由实践检验且无限趋近于真理的方法。
【相关名言】
我爱我的老师,但我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
为真理而斗争是人生最大的乐趣。——布鲁诺
尊重而不迷信权威,追求而不独占真理。——周海中
人需要真理,就像瞎子需要明快的引路人一样。——高尔基
人应该有爱好真理,一见真理就采纳它那样的心灵。——歌德
我们只崇敬真理,自由的、无限的、不分国界的真理,毫无种族歧视或偏见的真理。——罗曼·罗兰

 

 

 

 

 

 

 

【真理分类】使用真理概念的有1科学、2哲学、3宗教等。脱离于宗教外的真理概念,始自于西方文明的古希腊时期。

目录 [隐藏]
1 引言
2 对于真理的哲学探讨
2.1 主要的真理理论
2.1.1 实质(强)理论
2.1.1.1 融贯论
2.1.1.2 符合论
2.1.1.3 构造论
2.1.1.4 共识论
2.1.1.5 实用主义理论
2.1.2 最小(紧缩)理论
2.1.2.1 履行论
2.1.2.2 冗余论及相关理论
2.1.3 其他关于真值谓词的理论
2.1.3.1 克里普克真理理论
2.1.3.2 真理语义学理论
2.1.3.3 马克思主义真理理论
2.1.3.4 其它
3 科学的真理
4 参考文献
5 参见
引言[编辑]

La Vérité(“真理”),由法国学院艺术画家Jules Joseph Lefebvre所绘
【真理问题中的几个重要主题。】
回顾关于真理这一课题的思想史,并关注那些早就研究时至今日仍是该课题前沿问题的思想家们是一个接近如真理这样复杂哲学问题的有效途经。本引言即采用该方法,聚焦于真理问题中的几个重要主题。

真理与意义的主体通常认为密切相关,有:真和假 真理与逻辑有效性的关系
1、有意义的事物才能有真和假。这一关联在古代就确立了,而现代在语义学、特别是形式语义学中成为准则。另一长期令人感兴趣的关联是
2、真理与逻辑有效性的关系。“因为逻辑最基础的概念是有效性,而它可通过真与假来定义。”(涅尔夫妇,16)。尽管意义与有效性并非本文的主题,但鉴于它们与真理的关联,附带探讨一下有利于明确真理的性质。

在古代残篇Dissoi Logoi中,作者显然试图证明一致地谈论真与假是不可能的。他所提出的使读者困惑的谜题之一引用了以下情形,“我是入会者”这样一种语词形式,A说可能是真的,但B说可能就是假的了。如果一个人观察到谓词真或假并不应用于语词表达式或语句,而是语句所表达或陈述的命题的话,远离这样的困惑显得十分容易(涅尔夫妇,16)。这个例子阐明了两个令当代人感兴趣的主题。其一,从抽象命题到具体语句的变化。其二,特殊种类的符号的性质,如例子中的代词“我”,它通常被称为指示的或索引的。

【对于真理的哲学探讨】
真理是哲学家面对人生的意义、存在问题的时候无法绕过的概念。许多哲学家都自诩代表真理,然而彼此之间可能毫无共同之处,甚至针锋相对。日常生活中,不少人也自称自己的观点是真理。探求真理可能是人类的本性之一,然而有意识地区别真理与谬误,始自巴门尼德关于“真理之路”与“意见之路”的区别:“真理被认为是永恒的、不变的”,这也是对真理最通俗的描述。
第一次对真理进行哲学思考的是亚里士多德,
近世几乎所有真理理论都可以追溯到他。《形而上学》中记述了他的名言:“是什么说不是什么,不是什么说是什么,这是假的;是什么说是什么,不是什么则说不是什么,这是真的。”

【主要的真理理论】真理的主要理论有14个,马克思真理论是其中之一。
真值承担者问题,即关于究竟并且在何种程度上语句、陈述、命题、判断或信念能被称为真的问题,以及关于真值承担者究竟对于个人还是整个共同体或社会为真的问题,包含于下面介绍的理论所提出的许多重要问题之中。

所有主要的实质理论或强理论将真理视为具有本性的某种东西、现象、事物或者一种人类经验,该理论认为关于真理有重要内容值得谈论。这些理论提出的观点被哲学家普遍认为能在某些方面应用于由人类交互作用中观察到的事件组成的广泛集合,或者为与人类经验中的真理观念相关的议题提供重要而可靠的解释(因此称为强理论)。[2]近来出现了所谓紧缩理论或最小理论,它们基于以下观念,术语“真”应用于陈述并没有断定关于陈述的任何重要的东西,例如陈述的本性。“真”不过是个标签、谈话工具用以表达赞同、强调主张或构成某种概括。[3][4]

1 实质(强)理论[编辑]
2 融贯论[编辑]
一般而言融贯论认为,真理是整个信念或命题系统内各部分的一致。尽管如此,通常融贯意味着某些超出简单逻辑一致性的东西。例如,概念基本集合的完全性和广泛性是判断融贯系统效用和有效性的关键因素。[5]融贯论贯彻的原则是以下观念,真理根本上是整个命题系统的性质,个别命题只因与整体相融贯而衍生地被赋予真理的性质。在通常被视为融贯论的各类观点中,理论家们在究竟融贯论带来许多可能为真的思想体系还是只有一个绝对体系是真的问题上并不一致。

一些融贯论的变体被认为描述了逻辑和数学形式系统的内在本质特征。[6]而进行形式推理的人乐于思索并列的、在公理方面独立而又相互矛盾的系统,例如各种可供选择的几何学。大体上,融贯论被批评为在将它应用于真理的其他领域时缺少适当的理由,特别是涉及大部分关于自然世界、经验预料的断定以及关于心理和社会实际事件的断定,尤其当融贯论没有其他主要真理理论辅助的情况时。[7]

融贯论可分为大陆理性主义哲学家的思想,特别是斯宾诺莎、莱布尼茨和黑格尔的思想,与英国哲学家布拉德雷的思想。[8]在一些逻辑实证主义支持者,最著名的有纽拉特和亨佩尔中,融贯论获得复兴。

3 符合论[编辑]
符合论主张,真信念和真陈述在于与真实事态相符合。[9]这种理论本质上试图在思想或陈述与事物或客体间建立关系(真理关系),该关系理论上可以独立于涉及该关系的人,并独立于其他真理关系而存在。这是一个传统模式,至少可以追溯至一些古希腊哲学家。[10]这类理论认为陈述的真或假原则上完全取决于它如何关联于客观实在,它是否准确地描述(换言之,符合于)实在。

康德以下述态度评论真理符合论:

真理被认为在于知识与客体的一致之中。按照这一纯粹的语词定义,那么,我的知识,为了是真的,必须与客体相一致。既然,我只有用这种方法,即通过认识客体的方法,比较客体与我的知识。那么,我的知识便为它自己所证实,对于真理来说这远远不够。因为正如客体外在于我一样,知识在我之中,我只能判断我对客体的知识是否与我对客体的知识相一致。这样一个解释的循环被古典作家称为Diallelos。而且逻辑学家被怀疑论者批评犯这种谬误,怀疑论者评论道这种对真理的说明就像一个上法庭的人为支持他的陈述而诉诸无人认识的证人,但该证人却通过陈述召唤他为证人的人是可敬的来为他自己的可信度辩护。(康德,45)

按照康德的说法,符合论的真理定义是纯粹的语词定义,这里运用了亚里士多德名义定义和真实定义间的区分,前者引入新的术语,而后者显示了事物真正的原因或本质,术语已经被先行定义了。从康德对历史的记述来看,符合论的真理定义从古典时代起已处于争论之中,怀疑论者批评逻辑学家采用循环推理的形式,虽然逻辑学家实际所认为的符合论涉及的范围被未被适当评估。

符合论传统上基于以下假设才能成立,即客观的真理关系是存在的,站到真理关系一边来只是人类的任务。[11]然而实际上,近来更多的理论家已清晰明白地表明如不对附加因素加以分析,这一理想不可能达到。例如,在特定语言内对符合论的分析被迫承认,在理论工作的开端,正被探讨的特定语言是个附加的限制因素,只有通过精心论述不同语言间翻译的理论,才能逐渐构造语言中立的真值谓词。强有力的理论局限限制了这一工作的完成。评论家们和下面所介绍的一些理论的支持者们普遍宣称符合论忽略了真理关系中人的作用。

4 构造论[编辑]
社会构造论认为真理由社会过程所构造,带有历史和文化特质,并认为真理某种程度上体现于共同体中的权力斗争中。构造论将我们的知识视之为“被构造的”,因为它并不反映任何外在的超越的实在(纯粹的符合论会抱有此观点)。真理观念更应被看作随习俗、人类的感受和社会经验而定。构造论者相信对人类体质和生物学事实的表述,包括对种族和性别的表述,是由社会构造的。维柯、黑格尔、Garns和马克思是这一雄心勃勃地扩展社会决定论的先驱。

5 共识论[编辑]
共识论认为真理是任何被某特定群体一致同意的东西,或者在其他版本中,是特定群体可能就此达到一致同意的东西。共识论的标签以不同的名称被贴在许多在其他方面非常不同的哲学观点上。某些实用主义理论的变体被包括在共识论中,虽然实用主义理论范围十分广泛而应有它自己的分类。共识论作为一种有益的对真理概念的说明,哈贝马斯是它的当代倡导者。哲学家雷谢尔则是当代强有力的批评者。

6 实用主义理论[编辑]
一般而言,在实用主义思想中意义并不仅仅在语词中表达,还在行为中表达。没有任何陈述不被直接限定也能成立,必须首先定义它的术语,然后详述不同作者赋予每个术语的不同意义。这一做法使实用主义对意义和真理的理解产生分歧,关于这一做法的问题甚至导致了古典实用主义者的第一次分裂,而原本皮尔士、詹姆斯、杜威在他们共同的哲学的出色观点上有一致意见。最关键的分歧来自于唯理论和实在论在实用主义中所扮演的角色。

皮尔士将真理定义如下:“真理是抽象陈述与理想极限的一致,无尽的探究将带着科学信念趋于真理,抽象陈述通过承认它的不准确和片面性而拥有与理想极限的一致,这种承认是真理的本质要素。”[12]这一陈述强调了皮尔士的观点,即有限的探究所获结论是不完全的、有偏见的,但探究活动会使信念逼近真理,在别处他表述为可误论并指向未来,这两者构成了恰当的真理概念的本质内容。尽管皮尔士使用一致这样的词语描述符号间关系的一个方面,他同样颇为直率地说仅仅基于符合论的真理定义不过是个名义定义,他认为名义定义次于真实定义。

詹姆斯版本的实用主义理论,通常经由他自己的陈述概括为:“真的”不过是有关我们的思想的一种方便方法,正如“对的”不过是有关我们的行为的一种方便方法一样。[13]通过这句话,詹姆斯意味着真理是一种性质,其价值由在实际实践中运用概念所得的效用来确认(因而,称为实用主义)。杜威对真理的定义比皮尔士广,但狭于詹姆斯,他认为为了澄清、证明、改进并且/或者反驳已提出的真理而将它提交到探究者共同体公开检验,如果这样做,探究无论是科学的、技术的、社会学的、哲学的还是文化的,都会随时间而自我更正。[14]

7 最小(紧缩)理论[编辑]
将真这个概念或术语归之于语句或命题的实在性质,这个议题被许多哲学家所拒斥。这些哲学家对真值谓词的通常使用(“…是真的”,或其等价表达),至少在其主要方面,作出回答,该回答在20世纪上半叶对于真理的哲学探讨中显著流行起来。按这一观点,断定命题“‘2+2=4’是真的”逻辑上等价于断定命题“2+2=4”,而且短语“是真的”在这一语境和在其他语境中一样完全是不必要的。这一观点被普遍表述为:

真理的紧缩理论,因为他们旨在缩小概念“真”被假定具有的重要性。
消除引号论,关注于如上述例子的情形中消去引号。
真理最小理论。[15][16]
无论使用何种术语,紧缩理论被认为共同相信真值谓词是为了表达的方便,而非一种需要深入分析的性质的名称。[16]

除了强调谓词“是真的”的形式特征外,某些紧缩论者指出概念使我们能以简略的方式表达事物,否则将需要无限长的语句。例如,一个人无法表达相信迈克尔所言正确,通过断定如下无尽的语句:

迈克尔说,“雪是白的”,且雪是白的;或者他说,“玫瑰是红的”,且玫瑰是红的;或者他说……
但它能被简洁地表达,通过说:

无论迈克尔说什么都是真的。
一旦我们识别出真值谓词的形式特征和功用,紧缩论者主张,我们所说的一切就是关于“真”我们能说的全部。该观点的主要理论关注点是消除悖论,悖论发生时概念“真”具有奇特而令人感兴趣的性质。

参见:语义悖论
8 履行论[编辑]
履行论被归功于斯特劳森,该观点认为说“‘雪是白的’是真的”即履行一种言语行为,发出同意雪是白的这一断定的信号(与点头表达赞同十分相似)。某些陈述履行超出言语交流以外行为的思想并不像表面看上去那么古怪。试考虑,例如,当新娘在婚礼的适当时候说“我愿意”,她在履行接受身边的男人为合法丈夫的行为。她并不是在描述自己接受他为合法丈夫。以同样方式,斯特劳森认为:“说一个陈述为真,并不是就该陈述作一个陈述,而是履行了同意、接受或赞成该陈述的行为。当一个人说‘正在下雨,这是真的’,他断定的只是‘正在下雨’。而陈述‘……,这是真的’的功能是同意、接受或赞成陈述‘正在下雨’。”[17]

9 冗余论及相关理论[编辑]
按照真理的冗余论,断定一陈述为真完全等价于断定该陈述本身。例如,断定语句“‘雪是白的’是真的”等价于断定语句“雪是白的”。冗余论者从下述前提中推断出他们的观点,即真理是个冗余的概念,换言之,它只是在某些谈话语境中方便使用的语词,并不指向任何实在。该理论通常归功于兰姆赛。他认为使用语词“事实”和“真理”不过是断定一命题的迂回方式,将这些语词视为隔离于判断之外的单独问题来处理不过是语言混乱。[18][19]

冗余论的一个变体是消除引号论,它运用塔斯基模式的修正形式:说“P”是真的,就是说P。而紧缩论的另一个版本是真理的代语句论,由格罗芙、坎普、贝尔纳普首先提出,更详细地阐明了兰姆赛的主张。他们认为当语句“这是真的”作为对“正在下雨”的响应时,它就成为一代语句(参见替代形式),亦即一复述其他表达式内容的表达式。在语句“我的狗饿了,所以我喂它”中,“它”与“我的狗”意义相同,同样地,“这是真的”被认为与“正在下雨”意义相同——如果你说后者,而我说前者的话。这些变体并不必然遵循兰姆赛而断言,真不是性质,相反它们会主张,比如,断定“P”可能涉及实质真理,既便如此理论家们会尽可能最小化,使只有冗余或代语句与语句“这是真的”相关。

紧缩原则并不适用于与常见语句不相似的表述,也不适用于许多其他一般被判断为真或假的事物。试考虑,语句“雪是白的”与人名Snow White间的类比,在某种意义上两者都能是true。对最小论者来说,说“‘雪是白的’是真的”(“‘Snow is white’is true”)与说“雪是白的”等价,但说“Snow White是忠诚的”(“Snow White is true”)与说“Snow White”并不等价。

10 其他关于真值谓词的理论[编辑]
克里普克真理理论[编辑]
克里普克主张事实上自然语言能包含对自身的真值谓词而不引起矛盾。下面显示了他是如何构造的:

从一个自然语言语句的子集开始着手,它不含有任何表达式“是真的”(或“是假的”)存在。所以,“谷仓是大的”包含于该子集中,但“谷仓是大的是真的”被排除在外,使人困惑的语句如“这句话是假的”同样如此。
仅对该子集中的语句定义真。
其次,扩展对真的定义以包含新的语句,它们断定原初子集中语句的真或假。于是,“谷仓是大的是真的”被包含了进来,但不包括“这句话是假的”和“‘谷仓是大的是真的’是真的”。
然后,对断定第二个集合所包含句子真或假的所有语句定义真。设想这一过程无限次重复,那么对于“谷仓是大的”定义真,而后对于“谷仓是大的是真的”定义真,再对于“‘谷仓是大的是真的’是真的”……
注意对于语句“这句话是假的”,“真”从未得到定义,因为它不在最初的子集中,也不断定最初或所有后继集合中的任何语句的真值。在克里普克的术语中,这称为“无根”。即便定义真的过程无限进行,这些语句也决不能指派为真或假,克里普克的理论意味着某些语句既非真也非假。这与二值原则相抵触,该原则认为所有语句或者为真或者为假。由于这一原则是推出说谎者悖论的关键前提,因此该悖论被解决了。

11 真理语义学理论[编辑]
真理的语义理论主张,对于给定语言,任何可接受的真理定义应该以下述模式的全部实例作为后承:

“P”是真的,当且仅当P
当“P”是语句的指称(语句的名字)时,P正是语句本身。

逻辑学家和哲学家塔斯基发展了对于形式语言(比如形式逻辑)的理论。这里,他以如下方式约束该理论:语言不能包含对自身的真值谓词,换言之,表达式“是真的”只能被应用于其他语言中的语句。后一种被谈论的语言他称之为对象语言(继而,对象语言可能包含应用于其他语言中的语句的真值谓词)。这种约束的原因在于,包含对自身真值谓词的语言会包含悖论。因此,塔斯基认为语义学理论不能被应用于任何自然语言,如英语,因为它们包含对自身的真值谓词。戴维森将该理论作为他的真值条件语义学的基础,并以融合主义的形式将其与彻底解释相联系。

注意到这些悖论甚至存在于最符号化形式化的数学之中,要归功于罗素在他年轻时期的工作,特别是由他名字命名的罗素悖论。罗素和怀特海试图在《数学原理》中通过将陈述分为不同类型层次来解决这个难题,在类型论中陈述不能指称自身,只能指称层次较低的陈述。这继而导致新的困难,如关于类型的准确性质,关于概念上可能的类型体系结构,时至今日它们仍有待解决。

12 马克思主义真理理论[编辑]
马克思主义的真理理论认为,真理即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意识中的正确反映。

在总的宇宙发展过程中,人们对于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具体过程的正确认识,他是对客观世界近似的、不完全的反应。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是辩证统一的,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之中,在相对真理中包含有绝对真理的成分,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合就是绝对真理。

13 本原 宗教
其它[编辑]
某些宗教,也声称自己在追求“真理”,或者宣称自己掌握了“真理”。

参见:宗教

14 科学的真理
科学定理(不包括伪科学与假说)

科学的真理是利用逻辑的科学方法获得或经过验证而来。近代的科学旨在理性、客观的前提下,用知识(理论)与完整实验证明出真理。在将知识的研究归纳和系统化后,便成为科学中的真理。

 

【百度】真理1 (哲学概念) 编辑
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是发展的相对的知识结晶。
中文名 真理 性 质 哲学概念 释 义 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特 点 永恒不变
目录
1 哲学概念
? 位格理论
? 实用主义
? 最小理论
? 克里普克
? 马克思
2 相关名言
3 真理标准大讨论
? 70年代末大讨论
? 大讨论的意义
哲学概念编辑
融贯论
一般而言融贯论认为,真理是整个信念或命题系统内各部分的一致。尽管如此,通常融贯意味着某些超出简单逻辑一致性的东西。例如,概念基本集合的完全性和广泛性是判断融贯系统效用和有效性的关键因素。融贯论贯彻的原则是以下观念,真理根本上是整个命题系统的性质,个别命题只因与整体相融贯而衍生地被赋予真理的性质。在通常被视为融贯论的各类观点中,理论家们在究竟融贯论带来许多可能为真的思想体系还是只有一个绝对体系是真的问题上并不一致。
一些融贯论的变体被认为描述了逻辑和数学形式系统的内在本质特征。而进行形式推理的人乐于思索并列的、在公理方面独立而又相互矛盾的系统,例如各种可供选择的几何学。大体上,融贯论被批评为在将它应用于真理的其他领域时缺少适当的理由,特别是涉及大部分关于自然世界、经验予料的断定以及关于心理和社会实际事件的断定,尤其当融贯论没有其他主要真理理论辅助的情况时。
融贯论可分为大陆理性主义哲学家的思想,特别是斯宾诺莎、莱布尼茨和黑格尔的思想,与英国哲学家布拉德雷的思想。在一些逻辑实证主义支持者,最著名的有纽拉特和亨佩尔中,融贯论获得复兴。
符合论
符合论符合论主张,真信念和真陈述在于与真实事态相符合。 这种理论本质上试图在思想或陈述与事物或客体间建立关系(真理关系),该关系理论上可以独立于涉及该关系的人,并独立于其他真理关系而存在。这是一个传统模式,至少可以追溯至一些古希腊哲学家。这类理论认为陈述的真或假原则上完全取决于它如何关联于客观实在,它是否准确地描述(换言之,符合于)实在。
康德以下述态度评论真理符合论:
真理被认为在于知识与客体的一致之中。按照这一纯粹的语词定义,那么,我的知识,为了是真的,必须与客体相一致。既然,我只有用这种方法,即通过认识客体的方法,比较客体与我的知识。那么,我的知识便为它自己所证实,对于真理来说这远远不够。因为正如客体外在于我一样,知识在我之中,我只能判断我对客体的知识是否与我对客体的知识相一致。这样一个解释的循环被古典作家称为Diallelos。而且逻辑学家被怀疑论者批评犯这种谬误,怀疑论者评论道这种对真理的说明就像一个上法庭的人为支持他的陈述而诉诸无人认识的证人,但该证人却通过陈述召唤他为证人的人是可敬的来为他自己的可信度辩护。(康德,45)按照康德的说法,符合论的真理定义是纯粹的语词定义,这里运用了亚里士多德名义定义和真实定义间的区分,前者引入新的术语,而后者显示了事物真正的原因或本质,术语已经被先行定义了。从康德对历史的记述来看,符合论的真理定义从古典时代起已处于争论之中,怀疑论者批评逻辑学家采用循环推理的形式,虽然逻辑学家实际所认为的符合论涉及的范围被未被适当评估。
符合论传统上基于以下假设才能成立,即客观的真理关系是存在的,站到真理关系一边来只是人类的任务然而实际上,更多的理论家已清晰明白地表明如不对附加因素加以分析,这一理想不可能达到。例如,在特定语言内对符合论的分析被迫承认,在理论工作的开端,正被探讨的特定语言是个附加的限制因素,只有通过精心论述不同语言间翻译的理论,才能逐渐构造语言中立的真值谓词。强有力的理论局限限制了这一工作的完成。评论家们和下面所介绍的一些理论的支持者们普遍宣称符合论忽略了真理关系中人的作用。
冗余论
按照真理的冗余论,断定一陈述为真完全等价于断定该陈述本身。例如,断定语句“‘雪是白的’是真的”等价于断定语句“雪是白的”。冗余论者从下述前提中推断出他们的观点,即真理是个冗余的概念,换言之,它只是在某些谈话语境中方便使用的语词,并不指向任何实在。该理论通常归功于兰姆赛。他认为使用语词“事实”和“真理”不过是断定一命题的迂回方式,将这些语词视为隔离于判断之外的单独问题来处理不过是语言混乱。
冗余论的一个变体是消除引号论,它运用塔斯基模式的修正形式:说“P”是真的,就是说P。而紧缩论的另一个版本是真理的代语句论,由格罗芙、坎普、贝尔纳普首先提出,更详细地阐明了兰姆赛的主张。他们认为当语句“这是真的”作为对“正在下雨”的响应时,它就成为一代语句,亦即一复述其他表达式内容的表达式。在语句“我的狗饿了,所以我喂它”中,“它”与“我的狗”意义相同,同样地,“这是真的”被认为与“正在下雨”意义相同——如果你说后者,而我说前者的话。这些变体并不必然遵循兰姆赛而断言,真不是性质,相反它们会主张,比如,断定“P”可能涉及实质真理,既便如此理论家们会尽可能最小化,使只有冗余或代语句与语句“这是真的”相关。
紧缩原则并不适用于与常见语句不相似的表述,也不适用于许多其他一般被判断为真或假的事物。试考虑,语句“雪是白的”与人名Snow White间的类比,在某种意义上两者都能是true。对最小论者来说,说“‘雪是白的’是真的”(“‘Snow is white’is true”)与说“雪是白的”等价,但说“Snow White是忠诚的”(“Snow White is true”)与说“Snow White”并不等价。
构造论
社会构造论认为真理由社会过程所构造,带有历史和文化特质,并认为真理某种程度上体现于共同体中的权力斗争中。构造论将我们的知识视之为“被构造的”,因为它并不反映任何外在的超越的实在(纯粹的符合论会抱有此观点)。真理观念更应被看作随习俗、人类的感受和社会经验而定。构造论者相信对人类体质和生物学事实的表述,包括对种族和性别的表述,是由社会构造的。维柯、黑格尔、Garns和马克思是这一雄心勃勃地扩展社会决定论的先驱。
共识论认为真理是任何被某特定群体一致同意的东西,或者在其他版本中,是特定群体可能就此达到一致同意的东西。共识论的标签以不同的名称被贴在许多在其他方面非常不同的哲学观点上。某些实用主义理论的变体被包括在共识论中,虽然实用主义理论范围十分广泛而应有它自己的分类。共识论作为一种有益的对真理概念的说明,哈贝马斯是它的当代倡导者。哲学家雷谢尔则是当代强有力的批评者。
履行论
履行论被归功于斯特劳森,该观点认为说“‘雪是白的’是真的”即履行一种言语行为,发出同意雪是白的这一断定的信号(与点头表达赞同十分相似)。某些陈述履行超出言语交流以外行为的思想并不像表面看上去那么古怪。试考虑,例如,当新娘在婚礼的适当时候说“我愿意”,她在履行接受身边的男人为合法丈夫的行为。她并不是在描述自己接受他为合法丈夫。以同样方式,斯特劳森认为:“说一个陈述为真,并不是就该陈述作一个陈述,而是履行了同意、接受或赞成该陈述的行为。当一个人说‘正在下雨,这是真的’,他断定的只是‘正在下雨’。而陈述‘……,这是真的’的功能是同意、接受或赞成陈述‘正在下雨’。”
位格理论
人们通常认为真理是客观存在的,受人讨论的,是人理性思维的印证。但是圣经中对真理的定义和此不同。“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约翰福音14:6)这句话完全不符合人类的逻辑,人怎么可能是真理,(注意这里是“是”真理,不是有真理),因为耶稣基督是道成肉身,这句话不是指他肉身讲的,因为他是降卑自己,取了奴仆的形象,他创世以先就与天父上帝同在,是上帝的第二位格(上帝是三位一体即圣父圣子圣灵,三个位格,一个本体)。这句话是说他的神性,他是有位格的真理和生命的本体,是人犯罪以后神人和好的唯一的道路和中保。这是基督教的观点。
实用主义
一般而言,在实用主义思想中意义并不仅仅在语词中表达,还在行为中表达。没有任何陈述不被直接限定也能成立,必须首先定义它的术语,然后详述不同作者赋予每个术语的不同意义。这一做法使实用主义对意义和真理的理解产生分歧,关于这一做法的问题甚至导致了古典实用主义者的第一次分裂,而原本皮尔士、詹姆斯、杜威在他们共同的哲学的出色观点上有一致意见。最关键的分歧来自于唯理论和实在论在实用主义中所扮演的角色。
皮尔士将真理定义如下:“真理是抽象陈述与理想极限的一致,无尽的探究将带着科学信念趋于真理,抽象陈述通过承认它的不准确和片面性而拥有与理想极限的一致,这种承认是真理的本质要素。”这一陈述强调了皮尔士的观点,即有限的探究所获结论是不完全的、有偏见的,但探究活动会使信念逼近真理,在别处他表述为可误论并指向未来,这两者构成了恰当的真理概念的本质内容。尽管皮尔士使用一致这样的词语描述符号间关系的一个方面,他同样颇为直率地说仅仅基于符合论的真理定义不过是个名义定义,他认为名义定义次于真实定义。
詹姆斯版本的实用主义理论,通常经由他自己的陈述概括为:“真的”不过是有关我们的思想的一种方便方法,正如“对的”不过是有关我们的行为的一种方便方法一样。通过这句话,詹姆斯意味着真理是一种性质,其价值由在实际实践中运用概念所得的效用来确认(因而,称为实用主义)。杜威对真理的定义比皮尔士广,但狭于詹姆斯,他认为为了澄清、证明、改进并且/或者反驳已提出的真理而将它提交到探究者共同体公开检验,如果这样做,探究无论是科学的、技术的、社会学的、哲学的还是文化的,都会随时间而自我更正。
最小理论
将真这个概念或术语归之于语句或命题的实在性质,这个议题被许多哲学家所拒斥。这些哲学家对真值谓词的通常使用(“…是真的”,或其等价表达),至少在其主要方面,作出回答,该回答在20世纪上半叶对于真理的哲学探讨中显著流行起来。按这一观点,断定命题“‘2+2=4’是真的”逻辑上等价于断定命题“2+2=4”,而且短语“是真的”在这一语境和在其他语境中一样完全是不必要的。这一观点被普遍表述为:
真理的紧缩理论,因为他们旨在缩小概念“真”被假定具有的重要性。消除引号论,关注于如上述例子的情形中消去引号。 真理最小理论。无论使用何种术语,紧缩理论被认为共同相信真值谓词是为了表达的方便,而非一种需要深入分析的性质的名称。
除了强调谓词“是真的”的形式特征外,某些紧缩论者指出概念使我们能以简略的方式表达事物,否则将需要无限长的语句。例如,一个人无法表达相信迈克尔所言正确,通过断定如下无尽的语句:
迈克尔说,“雪是白的”,且雪是白的;或者他说,“玫瑰是红的”,且玫瑰是红的;或者他说……但它能被简洁地表达,通过说:“白雪”,“红玫瑰”......
无论迈克尔说什么都是真的。 一旦我们识别出真值谓词的形式特征和功用,紧缩论者主张,我们所说的一切就是关于“真”我们能说的全部。该观点的主要理论关注点是消除悖论,悖论发生时概念“真”具有奇特而令人感兴趣的性质。
克里普克
克里普克主张事实上自然语言能包含对自身的真值谓词而不引起矛盾。下面显示了他是如何构造的:
从一个自然语言语句的子集开始着手,它不含有任何表达式“是真的”(或“是假的”)存在。所以,“谷仓是大的”包含于该子集中,但“谷仓是大的是真的”被排除在外,使人困惑的语句如“这句话是假的”同样如此。仅对该子集中的语句定义真。 其次,扩展对真的定义以包含新的语句,它们断定原初子集中语句的真或假。于是,“谷仓是大的是真的”被包含了进来,但不包括“这句话是假的”和“‘谷仓是大的是真的’是真的”。然后,对断定第二个集合所包含句子真或假的所有语句定义真。设想这一过程无限次重复,那么对于“谷仓是大的”定义真,而后对于“谷仓是大的是真的”定义真,再对于“‘谷仓是大的是真的’是真的”…… 注意对于语句“这句话是假的”,“真”从未得到定义,因为它不在最初的子集中,也不断定最初或所有后继集合中的任何语句的真值。在克里普克的术语中,这称为“无根”。即便定义真的过程无限进行,这些语句也决不能指派为真或假,克里普克的理论意味着某些语句既非真也非假。这与二值原则相抵触,该原则认为所有语句或者为真或者为假。由于这一原则是推出说谎者悖论的关键前提,因此该悖论被解决了。
真理语义学理论真理的语义理论主张,对于给定语言,任何可接受的真理定义应该以下述模式的全部实例作为后承:
“P”是真的,当且仅当P 当“P”是语句的指称(语句的名字)时,P正是语句本身。
逻辑学家和哲学家塔斯基发展了对于形式语言(比如形式逻辑)的理论。这里,他以如下方式约束该理论:语言不能包含对自身的真值谓词,换言之,表达式“是真的”只能被应用于其他语言中的语句。后一种被谈论的语言他称之为对象语言(继而,对象语言可能包含应用于其他语言中的语句的真值谓词)。这种约束的原因在于,包含对自身真值谓词的语言会包含悖论。因此,塔斯基认为语义学理论不能被应用于任何自然语言,如英语,因为它们包含对自身的真值谓词。戴维森将该理论作为他的真值条件语义学的基础,并以融合主义的形式将其与彻底解释相联系。
注意到这些悖论甚至存在于最符号化形式化的数学之中,要归功于罗素在他年轻时期的工作,特别是由他名字命名的罗素悖论。罗素和怀特海试图在《数学原理》中通过将陈述分为不同类型层次来解决这个难题,在类型论中陈述不能指称自身,只能指称层次较低的陈述。这继而导致新的困难,如关于类型的准确性质,关于概念上可能的类型体系结构,时至今日它们仍有待解决。
马克思主义真理理论马克思主义的真理理论认为,真理即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意识中的正确反映。
在总的宇宙发展过程中,人们对于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具体过程的正确认识,他是对客观世界近似的、不完全的反应。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是辩证统一的,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之中,在相对真理中包含有绝对真理的成分,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合就是绝对真理。
马克思
客观性
(1 )真理的含义
真理是人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 )真理是某一时空的同一个客观的世界在跨越时空的不同的主观的世界的同一认识,在客观条件满足的情况下表现为反复出现与必然出现。实践的过程是把主观世界与某一时空的客观世界接轨的过程。
①真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因为真理属于认识范畴。不能把真理等同于客观实在。
②真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 客观性乃是真理的根本属性。因为:第一,真理的内容来自于物质世界的客观事物及规律, 真理的内容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主观意志;第二,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 3 )坚持真理一元论,反对真理多元论
①由于真理是客观的, 有其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内容,所以真理必然是一元的。也就是说, 不论人们在认识事物的时候可能得出多少种结论,但只有符合客观实际的认识才是真理。
②真理是一元的, 因此,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不以人的主观意志、 不以阶级的主观愿望为转移,从这个意义上说, 真理没有阶级性。
③真理多元论主张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可以有不同的真理, 真理因人而异。真理多元论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真理观。
(4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在真理问题上的对立
唯物主义主张真理是客观的,世界上不存在着任何主观真理。唯心主义则主张真理是主观的。主观唯心主义把真理看做是纯粹主观自生的东西, 客观唯心主义把真理看成是人的意识和“客观精神”的一致。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在真理问题上的对立,取决于双方在哲学基本问题上的对立。唯物主义从“物质第一性, 意识第二性”出发,必然坚持真理是客观的;唯心主义从“意识第一性, 物质第二性”出发,必然坚持真理是主观的。
( 5 )批判实用主义真理观
实用主义真理观把“有用”作为真理的根本属性,主张“有用就是真理”。实用主义是主观唯心主义的一个流派。
“有用就是真理”的要害在于抹煞了真理的客观性, 混淆了真理和谬误的界限,并会导致真理多元论。按照这种观点, 谎言也可以成为真理,因为它对骗子是有用的;按照这种观点,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因为不同的理论对于不同的人来说都是有用的;按照这种观点,某一理论今天对我们有用, 今天它是真理,明天对我们无用或者有害, 明天它就是谬误。
真理的确是有用的,因为真理具有价值性, 它能够满足人的需求。但是,价值性并不是真理的根本属性, 真理的根本属性是客观性,真理的价值性是以真理的客观性为基础的。
“真理是有用的”是一个正确的命题, 但是不能把它换位成“有用的就是真理”。显然,并非所有“有用的”理论都是真理。
( 6 )真理与谬误
①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的: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谬误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歪曲反映。
②真理和谬误又是统一的:真理和谬误相互依存。真理和谬误总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没有真理, 无所谓谬误;没有谬误,也无所谓真理。真理战胜谬误的过程也就是发展自己的过程。
相互转化
在一定条件下真理向谬误的转化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形:其一, 真理是具体的,总是适用于一定的条件和一定的范围。如果条件发生了变化或者超出了特定的范围, 真理就会变成谬误。其二,真理是一个过程。真理必然要随着客观事物和社会实践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如果人们的认识不能及时地反映事物在发展变化过程中所出现的新问题、 新情况、或者超越历史发展, 就会造成主观和客观由相符变成不相符,从而使真理转化成谬误。其三, 真理是全面的,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如果把其中的某一原理孤立起来, 把它加以绝对地夸大,真理也会变成谬误。
在一定条件下谬误向真理的转化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形:其一, 条件和范围发生了变化,谬误可以变为真理。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是谬误的东西, 在另外的条件下和范围内则可以转化成真理。其二,失败往往是成功之母, 谬误往往是真理的先导。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是通过许多的失误获得的。其三,批判谬误能够发展真理, 这也属于谬论转化为真理的一种特殊情形。
辩证关系
(1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含义
①绝对真理(或真理的绝对性)有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都有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 绝对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承认了客观真理, 也就等于承认了绝对真理。其二,人类的认识, 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每一个真理的获得, 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也是无条件的、 绝对的。
②相对真理(或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是有限的,它也有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 从认识的广度来看,任何真理性认识都是对整个客观世界某些领域、某些事物和过程在一定范围内的正确反映。其二, 从认识的深度来看,任何真理性的认识也只是对特定的具体事物在一定程度、一定层次上的近似的正确反映。
( 2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真理的两个基本属性,它们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①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对立的。(详见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含义)
②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又是统一的。其一,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相互联结、相互渗透的。一方面, 相对之中有绝对,任何相对真理都包含着绝对真理的成分、 颗粒,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之中;另一方面, 绝对之中有相对,绝对真理要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 无数相对真理之总和,构成了绝对真理。其二,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辩证转化的。真理的发展是一个过程,是一个由相对走向绝对的永无止境的转化和发展的过程。人类对于客观事物的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是属于由相对真理转化为绝对真理的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③任何客观真理都是绝对和相对的统一, 都是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的一个环节。
(3 )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从两个极端割裂了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
绝对主义夸大了真理的绝对性,否认了真理的相对性。绝对主义认为人们所获得的真理都是绝对真理, 真理不可能是相对的。人们所获得的真理具有永恒不变性,它穷尽了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一切认识。绝对主义否认了真理的发展。
相对主义夸大了真理的相对性, 否认了真理的绝对性。相对主义否认了绝对真理,必然同时否认了客观真理, 从而把真理变成了主观随意的东西。相对主义抹煞了真理的客观标准,必然混淆真理和谬误的界限。
实践标准
( 1 )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真理标准
①唯心主义否认真理标准的客观性。它们提出的真理标准有:其一,以圣人之是非为是非。其二, 以大家公认或多数人的意见为真理标准。其三,以“有用”为真理的标准。其四, 以“上帝”为真理的标准。其五,以“理论”或者“绝对精神”等客观精神为真理的标准。
②旧唯物主义承认真理的客观性, 主张把客观事物本身作为真理的标准。
③无论唯心主义还是旧唯物主义,都不懂得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2 )只有实践才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①所谓真理,就是主观符合客观的认识。要判定主观是否符合客观, 就必须对主观和客观进行比较,这也就是说, 作为真理的标准,必须具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结起来的特点。
②在人的主观认识范围内不可能找到真理的标准, 我们不能用主观检验主观,用认识检验认识。客观事物本身也不可能成为检验真理的标准, 因为客观事物也不能把主观认识和其自身加以对照。
③实践是精神见之于物质、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实践除具有普遍性的优点外, 还具有直接现实性的优点。所谓“直接现实性”,是指实践可把正确的认识变成直接的现实。这样, 实践就成为沟通主观和客观之关系的桥梁。
④这样,人们在实践过程中, 能够以一定的认识作为指导改造世界,并直接引出现实的结果。如果人们达到了目的, 就证明了这种认识符合客观事物的规律性,它就是正确的,反之, 就是不正确的。
(3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既确定又不确定。
实践标准的绝对性、 确定性表现在:其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的客观标准。其二, 人类的认识归根到底都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从长远看, 实践可以检验一切认识。一切正确的认识终将被实践肯定,一切错误的认识终将被实践推翻。
实践标准的相对性、 不确定性表现在:其一,实践检验认识是一个过程, 每一个历史阶段的实践不能完全证实或驳倒所在时代提出的一切学说,同时, 已被实践所证实的某种正确认识,也要继续接受实践的检验。其二, 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实践所证实的某种认识的正确性, 是相对的、有限度的。
坚持实践标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是在坚持真理标准问题上的辩证法。只看到实践标准的绝对性而否认其相对性,会导致绝对主义的思想僵化;只看到实践标准的相对性而否认其绝对性, 会导致相对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
(4 )实践标准与逻辑证明
逻辑证明在认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①为实践提供理论指导,使实践检验由特殊提高到普遍。②为实践检验提供理论依据, 做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然而,逻辑证明不能成为同实践标准相并列的第二条真理标准, 它是不能离开实践的。逻辑证明所遵守的规则是在实践中产生的。逻辑证明所依据的前提是否正确,要由实践来检验。逻辑证明的思维过程和结论是否正确, 还必须回到实践中去,由实践来做最后的检验。
相关名言编辑
我爱我的老师,但我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
为真理而斗争是人生最大的乐趣。——布鲁诺
尊重而不迷信权威,追求而不独占真理。——周海中
人需要真理,就像瞎子需要明快的引路人一样。——高尔基
人应该有爱好真理,一见真理就采纳它那样的心灵。——歌德
真理标准大讨论编辑
70年代末大讨论
20世纪70年代末,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一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和思想解放运动。1977年底,中共中央党校1000多名高、中级学员研究“文化大革命”以来党的历史问题。当时主持中央党校日常工作的副校长胡耀邦规定党史研究应遵循的两条原则:一条是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和运用毛泽东思想;一条是以实践为检验真理、分辨路线是非的标准,实事求是地研究。胡耀邦在党校创办的理论刊物《理论动态》上发表文章,论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在党内和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两条思想路线的争论,在相当范围内展开,批评与抵制“两个凡是”,程度不同地涉及真理标准问题。1978年3月,《人民日报》发表题为《真理只有一个》的文章,提出了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5月10日,《理论动态》刊登了一篇经胡耀邦审定的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文章。5月11日、12日,《光明日报》、《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报》发表和转载了这篇文章。文章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第一的观点,指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原则。文章发表后,立即引起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响。绝大多数干部群众热烈支持和拥护文章的观点;坚持“两个凡是”的人对文章的观点加以斥责和压制。在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的领导和支持下,中共中央多数领导人和许多老干部,旗帜鲜明地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马克思主义观点,坚定热情地支持了真理标准的讨论,进一步批评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5月19日,邓小平在接见文化部核心领导小组负责人时指出,文章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6月2日,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着重阐述了“实事求是” 在毛泽东思想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怎样正确对待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问题,有力地支持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6月24日,《解放军报》、《人民日报》发表《解放军报》特约评论员文章《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这篇文章是胡耀邦下决心组织写的,得到当时中共中央军委秘书长罗瑞卿的支持和帮助。文章批判了林彪、“四人帮”对理论与实践关系的根本颠倒,系统地从理论上回答了对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种种责难,对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个有力的推动。之后,胡耀邦又组织了第三篇文章:《一切主观世界的东西都要受实践检验》,刊登在9月10日的《理论动态》上,9月25日又以《人民日报》评论员名义在《人民日报》上发表。
大讨论的意义
这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大讨论,意义重大,关系到思想路线、政治路线能否正确,也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和命运。在邓小平等中央领导同志的积极领导和热情支持下,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积极参加,使这个讨论扩大成为全国性的思想解放运动。到1978年下半年,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达到了高潮。中央党政机关各部门、全国大多数省、市、自治区,人民解放军总部和各大军区负责人以及大批理论工作者,纷纷撰写文章或发表讲话,热情支持这场讨论。据不完全统计,截止1978年底,中央及省级报刊登载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专文共650余篇。一致认为,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原则,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这次真理标准的讨论,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它对广大干部群众进行了一次普遍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打破了过去盛行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精神枷锁,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思想和“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推动了对毛泽东晚年“左”倾错误的纠正和各条战线的整顿,为大规模拨乱反正、正本清源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创造了条件,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思想理论准备。

【百度百科】
真理,即永恒不变唯真正理。真理亦可分为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绝对真理是不受任何限制的广义的道理。相对真理是在特定条件下成立的有局限性的道理。真理,最纯真,最符合实际的道理,即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头脑中的正确反映。也是哲学名词,指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们意识中的正确反映,科学则是由实践检验且无限趋近于真理的方法。
【引证解释】
1.最纯真的道理。佛教徒多用以指佛法。 南朝 梁 萧统 《令旨解二谛义》:“真理虚寂,惑心不解,虽不解真,何妨解俗。” 唐 方干 《游竹林寺》诗:“闻僧说真理,烦恼自然轻。” 宋 钱易 《南部新书》辛:“ 卢演 为长句……樽前有恨慙卑宦,席上无聊爱靓粧,莫为狂花迷眼界,须求真理定心王。”
2.哲学名词。指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们意识中的正确反映。 艾思奇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毛主席的《实践论》
毛主席的《实践论》
第九章:“人们的认识,符合于客观规律的就是真理。” 毛泽东 《增强党的团结,继承党的传统》:“按照辩证唯物论,思想必须反映客观实际,并且在客观实践中得到检验,证明是真理,这才算是真理,不然就不算。”
【科学阐述】
科学的真理是利用逻辑的科学方法获得或经过验证而来。近代的科学旨在理性、客观的前提下,用知识(理论)与完整实验证明出真理。在将知识的研究归纳和系统化后,便成为科学中的真理,科学则是由实践检验且无限趋近于真理的方法。
【相关名言】
我爱我的老师,但我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
为真理而斗争是人生最大的乐趣。——布鲁诺
尊重而不迷信权威,追求而不独占真理。——周海中
人需要真理,就像瞎子需要明快的引路人一样。——高尔基
人应该有爱好真理,一见真理就采纳它那样的心灵。——歌德
我们只崇敬真理,自由的、无限的、不分国界的真理,毫无种族歧视或偏见的真理。——罗曼·罗兰

 

 

春江花月夜 作者:张若需 朗诵:西克 伴舞 :北京舞蹈学院

 

 

 

 

    【文章字体: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花摇情满江树。


 

 
 

 

 
     
 
http://listen.169cnc.net/16910038dufushige-.htm.

Copyright Reserved 2006-2010 西克朗诵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