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克朗诵学院案例·6至11号文本赏析 西克编辑 -西克朗诵公益学院-西克朗诵微信群专栏-中国网络朗诵十五周年-西克朗诵-中国朗诵门户网 西克朗诵学院案例·6至12号文本赏析 西克编辑-西克朗诵微信群资源更新-西克朗诵微信群专栏-中国网络朗诵十五周年-西克朗诵-中国朗诵门户网
西克朗诵微信群专栏
十年纪念文章 嘉宾访谈 作家代表作 朗诵家代表作 十年人物 十五年纪念 西克综艺 作家朗诵家介绍 网络朗诵名人
   
 

[西克朗诵微信群专栏]

【案例教学】【作者读者面对面】 西克编写 2019年5月28日

请点击进入

学院案例

详见:请点击进入

西克朗诵学院案例·1至5号文本赏析 西克编辑

请点击进入下载

 

西克朗诵学院案例·6至12号文本赏析 西克编辑

西克朗诵学院案例·6至11号文本赏析 西克编辑

案例6号 琵琶行
原文
琵琶行 作者:白居易
元和十年,予左迁(1)九江郡司马。明年(2)秋,送客湓(pén)

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zhēng)铮(3)然有京都声

。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4)。年长色衰

,委身(5)为贾(gǔ)人(6)妇。遂命酒,使快(7)弹数曲。曲

罢悯(mǐn)然(8),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9)憔悴,转徙

(xǐ)于江湖间。予出官(10)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

觉有迁谪(zhé)(11)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

(12)。命曰《琵琶行》。

微刻《琵琶行》全文
   浔(xún)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dí)花秋瑟瑟。(13)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14)
   醉不成欢惨将(jiāng)别,别时茫茫江浸(jìn月。
忽闻水上琵琶(pí pá)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15)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zhuǎn zhóu)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16)
   弦弦掩抑声声思(sì),似诉平生不得志。(17)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18)
   轻拢慢捻(niǎn)抹复挑,初为《霓裳(nícháng)》后《六

(lu)幺》。(19)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20)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jiān)关莺语花底滑,幽咽(yè)泉流冰下难。(21)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bèng),铁骑突出刀枪鸣。(22)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bó)。(23)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24)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liǎn)容。(25)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há má)陵下住。(26)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27)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28)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xiāo)不知数。(29)
   钿(diàn)头银篦(bì)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30)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31)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32)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33)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34)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chóng)唧唧。(35)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féng)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zhé)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pén)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zhāo)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ōuyāzhāozhā)难为听。(36)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37)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38)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chóng)闻皆掩泣。(39)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40)

易错的字词:

1、 浔(xún)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dí)花秋瑟瑟。
2、 弦弦掩抑声声思(sī),
3、 初为《霓裳(nícháng)》后《六(lu)幺》。
4、 间(jiān)关莺语花底滑,幽咽(yè)泉流冰下难。
5、 家在虾蟆(há má)陵下住。虾蟆(há má)亦作“ 虾蟇 ”

。亦作“蛤蟆”。 1.青蛙和蟾蜍的统称;2. 传说中的月中蟾蜍。3.

借指月亮。4. 胡桃仁的别称.
6、 一曲红绡(xiāo)不知数。
7、 又闻此语重(chóng)唧唧。
8、 春江花朝(zhāo)秋月夜。
9、 呕哑嘲哳(ōuyāzhāozhā)难为听。
10、 满座重(chóng)闻皆掩泣。

考正西克:
1A弦弦掩抑声声思(sì)与:B弦弦掩抑声声思(sī)(相思xiāng s

ī)
平平仄平 平平仄(sì) 平平仄平 平平平(sī)
都对 认为 A好:考虑到韵律。

注释与译文
注释
   〔1〕左迁:贬官,降职。古以左为卑,故称“左迁”。
   〔2〕明年:第二年。
   (3)铮铮:形容金属、玉器等相击声。
   〔4〕京都声:指唐代京城流行的乐曲声调。
   〔5〕倡女:歌女。倡,古时歌舞艺人。
   〔6〕善才:当时对琵琶师或曲师的通称。是“能手”的意思。
   〔7〕委身:托身,这里指嫁的意思。
   〔8〕为:做。
   〔9〕贾人:商人。
   〔10〕命酒:叫(手下人)摆酒。
   〔11〕快:畅快。
   〔12〕悯然:忧郁的样子。
   〔13〕漂沦:漂泊沦落。
   〔14〕出官:(京官)外调。
   〔15〕恬然:淡泊宁静的样子。
   (16)迁谪:贬官降职或流放。
   〔17〕为:创作。
   〔18〕长句:指七言诗。
   〔19〕歌:作歌。
   〔20〕凡:总共。
   〔21〕言:字。
   〔22〕命:命名,题名。 
   〔23〕浔阳江:据考究,为流经浔阳城中的湓水,即今九江市中

的龙开河(97年被人工填埋),经湓浦口注入长江。瑟瑟:形容枫树

、 芦荻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24〕瑟瑟:形容枫树、芦荻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25)主人:诗人自指。
   〔26〕回灯:重新拨亮灯光。回:再。
   〔27〕转轴拔弦:将琵琶上缠绕丝弦的轴,以调音定调。
   〔28〕掩抑:掩蔽,遏抑。
   〔29〕思:悲,伤。
   (30〕信手:随手。
   〔31〕续续弹:连续弹奏。
   〔32〕拢:左手手指按弦向里(琵琶的中部)推。
   〔33〕捻:揉弦的动作。
   〔34〕抹:向左拔弦,也称为“弹”。
   〔35〕挑:反手回拨的动作。
   〔36〕《霓裳》:即《霓裳羽衣曲》,本为西域乐舞,唐开元年

间西凉节度使杨敬述依曲创声后流入中原。
   〔37〕《六幺》:大曲名,又叫《乐世》、《绿腰》、《录要》

,为歌舞曲。
   〔38〕大弦:指最粗的弦。
   〔39〕嘈嘈:声音沉重抑扬。
   〔40〕小弦:指最细的弦。
   〔41〕切切:细促轻幽,急切细碎。
   〔42〕间关:莺语流滑叫“间关”。鸟鸣声。
   〔43〕幽咽:遏塞不畅状。
   〔44〕冰下难:泉流冰下阻塞难通,形容乐声由流畅变为冷涩。
   〔45〕凝绝:凝滞。
   〔46〕迸:溅射。
   〔47〕曲终:乐曲结束。
   〔48〕拔:弹奏弦乐时所用的拔工具。
   〔49〕当心画:用拔子在琵琶的中部划过四弦,是一曲结束时经

常用到的右手手法。
   〔50〕舫:船。
   〔51〕敛容:收敛(深思时悲愤深怨的)面部表情。
   〔52〕虾蟆陵:在长安城东南,曲江附近,是当时有名的游乐地

区。
   〔53〕教坊:唐代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
   〔54〕秋娘:唐时歌舞妓常用的名字。
   〔56〕五陵:在长安城外,汉代五个皇帝的陵墓。
   〔57〕缠头:用锦帛之类的财物送给歌舞妓女。
   〔58〕绡:精细轻美的丝织品。
   〔59〕钿头银篦:此指镶嵌着花钿的篦形发饰。
   〔60〕击节:打拍子。
   〔61〕颜色故:容貌衰老。
   〔62〕浮梁:古县名,唐属饶州。在今江西省景德镇市,盛产茶

叶。
   〔63〕去来:走了以后。
   〔64〕梦啼妆泪:梦中啼哭,匀过脂粉的脸上带着泪痕。
   〔65〕阑干:纵横散乱的样子。
   〔66〕重:重新,重又之意。
   〔67〕唧唧:叹声。
   〔68〕呕哑嘲哳:形容声音噪杂。
   〔69〕琵琶语:琵琶声,琵琶所弹奏的乐曲。
   〔70〕暂:突然。
   〔71〕却坐:退回到原处。
   〔72〕促弦:把弦拧得更紧。
   〔73〕向前声:刚才奏过的单调。
   〔74〕掩泣:掩面哭泣。
〔75〕青衫:唐朝八品、九品文官的服色。白居易当时的官阶是将侍

郎,从九品,所以服青衫。

译文1
   唐宪宗元和十年,我被贬为九江郡司马。第二年秋季的一天,送

客到湓浦口,夜里听到船上有人弹琵琶。听那声音,铮铮铿铿有京都

流行的声韵。探问这个人,原来是长安的歌女,曾经向穆、曹两位琵

琶大师学艺。后来年纪大了,红颜退尽,嫁给商人为妻。于是命人摆

酒叫她畅快地弹几曲。她弹完后,有些闷闷不乐的样子,自己说起了

少年时欢乐之事,而今漂泊沉沦,形容憔悴,在江湖之间辗转流浪。

我离京调外任职两年来,随遇而安,自得其乐,而今被这个人的话所

感触,这天夜里才有被降职的感觉。于是撰写一首长诗赠送给她,共

六百一十六字,题为《琵琶行》。
   秋夜我到浔阳江头送一位归客,冷风吹着枫叶和芦花秋声瑟瑟。
   我和客人下马在船上饯别设宴,举起酒杯要饮却无助兴的音乐。
   酒喝得不痛快更伤心将要分别,临别时夜茫茫江水倒映着明月。
   忽听得江面上传来琵琶清脆声;我忘却了回归客人也不想动身。
   寻着声源探问弹琵琶的是何人?琵琶停了许久却迟迟没有动静。
   我们移船靠近邀请她出来相见;叫下人添酒回灯重新摆起酒宴。
   千呼万唤她才缓缓地走出来,怀里还抱着琵琶半遮着脸面。
   转紧琴轴拨动琴弦试弹了几声;尚未成曲调那形态就非常有情。
   弦弦凄楚悲切声音隐含着沉思;似乎在诉说着她平生的不得志;
   她低着头随手连续地弹个不停;用琴声把心中无限的往事说尽。
   轻轻地拢,慢慢地捻,一会儿抹,一会儿挑。初弹《霓裳羽衣曲

》接着再弹《六幺》。
   大弦浑宏悠长嘈嘈如暴风骤雨;小弦和缓幽细切切如有人私语。
   嘈嘈声切切声互为交错地弹奏;就像大珠小珠一串串掉落玉盘。
   琵琶声一会儿像花底下宛转流畅的鸟鸣声,一会儿又像水在冰下

流动受阻艰涩低沉、呜咽断续的声音。
   好像水泉冷涩琵琶声开始凝结,凝结而不通畅声音渐渐地中断。
   像另有一种愁思幽恨暗暗滋生;此时闷闷无声却比有声更动人。
   突然间好像银瓶撞破水浆四溅;又好像铁甲骑兵厮杀刀枪齐鸣。
   一曲终了她对准琴弦中心划拨;四弦一声轰鸣好像撕裂了布帛。
   东船西舫人们都静悄悄地聆听;只见江心之中映着白白秋月影。
   她沉吟着收起拨片插在琴弦中;整顿衣裳依然显出庄重的颜容。
   她说我原是京城负有盛名的歌女;老家住在长安城东南的虾蟆陵


   弹奏琵琶技艺十三岁就已学成;教坊乐团第一队中列有我姓名。
   每曲弹罢都令艺术大师们叹服;每次妆成都被同行歌妓们嫉妒。
   京都豪富子弟争先恐后来献彩;弹完一曲收来的红绡不知其数。
   钿头银篦打节拍常常断裂粉碎;红色罗裙被酒渍染污也不后悔。
   年复一年都在欢笑打闹中度过;秋去春来美好的时光白白消磨。
   兄弟从军姊妹死家道已经破败;暮去朝来我也渐渐地年老色衰。
   门前车马减少光顾者落落稀稀;青春已逝我只得嫁给商人为妻。
   商人重利不重情常常轻易别离;上个月他去浮梁做茶叶的生意。
   他去了留下我在江口孤守空船;秋月与我作伴绕舱的秋水凄寒。
   更深夜阑常梦少年时作乐狂欢;梦中哭醒涕泪纵横污损了粉颜。
   我听琵琶的悲泣早已摇头叹息;又听到她这番诉说更叫我悲凄。
   我们俩同是天涯沦落的可悲人;今日相逢何必问是否曾经相识!
   自从去年我离开繁华长安京城;被贬居住在浔阳江畔常常卧病。
   浔阳这地方荒凉偏僻没有音乐;一年到头听不到管弦的乐器声。
   住在湓江这个低洼潮湿的地方;第宅周围黄芦和苦竹缭绕丛生。
   在这里早晚能听到的是什么呢?尽是杜鹃猿猴那些悲凄的哀鸣。
   春江花朝秋江月夜那样好光景;也无可奈何常常取酒独酌独饮。
   难道这里就没有山歌和村笛吗?只是那音调嘶哑粗涩实在难听。
   今晚我听你弹奏琵琶诉说衷情,就像听到仙乐眼也亮来耳也明。
   请你不要推辞坐下来再弹一曲;我要为你创作一首新诗《琵琶行

》。
   被我的话所感动她站立了好久;回身坐下再转紧琴弦拨出急声。
   凄凄切切不再像刚才那种声音;在座的人重听都掩面哭泣不停。
要问在座之中谁流的眼泪最多?我江州司马泪水湿透青衫衣襟!

案例7号 青衣
《青衣》朗诵稿(齐越节)作者:肖声莫迹


   自古到今,唱青衣的人成百上千,但真正领悟了青衣意蕴的极少

。筱燕秋是个天生的青衣坯子,二十年前,京剧《奔月》的演出,让

人们认识了一个真正的嫦娥。可造化弄人,此后她沉寂了二十年,在

远离舞台的戏校里教书。学生春来的出现,让筱燕秋重新看到了当年

的自己。

   二十年后,《奔月》复排,这对师生成了嫦娥的AB角。把命都给

了嫦娥的筱燕秋,一口气演了四场,她不让给春来,谁劝都没用。可

第五场她来晚了。小燕秋冲进化妆间的时候,春来已经上好妆了,她

们对视了一眼。小燕秋一把抓住化妆师,她想大声告诉化妆师:“我

才是嫦娥,只有我才是嫦娥!”但是现在她只会抖动着嘴唇,不会说

话。

   上了妆的春来,真是比天仙还要美,她才是嫦娥。这个世上没有

嫦娥,化妆师给谁上妆,谁就是嫦娥。大幕拉开,锣鼓响起来了,筱

燕秋目送着春来走向了上场门。小燕秋知道,她的嫦娥在她四十岁的

那个雪夜,真的死了……

   观众承认了春来,掌声和喝彩声就是最好的证明。筱燕秋无声地

坐在化妆台前,她望着自己。目光像秋夜的月光汪汪地散了一地,她

一点都不知道自己做了些什么,拿起水衣给自己披上,取过肉色滴排

挤在左手的掌心,均匀地一点一点往脸上抹、往脖子上抹、往手上抹

。然后请化妆师给她调眉、包头、上齐眉穗、戴头套,镇定自若,出

奇的安静。

   筱燕秋并没有说什么,只是拉开了门,往门外走去。筱燕秋穿着

一身薄薄的戏装走进了风雪。她来到了剧场的门口,站在了路灯下面

,她看了大雪中的马路一眼,自己给自己数起了板眼。她开始了唱,

她唱的依旧是二簧慢板转原板转流水转高腔。雪花在飞舞,剧场门口

人越来越多、车越来越挤,但没有一点声音。筱燕秋旁若无人,边舞

边唱。她要给天唱、给地唱、给她心中的观众唱。

   筱燕秋的告别演出轰轰烈烈地结束了。人的一生,其实就是不断

地失去自己至爱的过程,而且是永远的失去,这是每个人必经的巨大

伤痛。而我们,从筱燕秋的微笑中,看到了她的释怀看到了她的执着

和期盼。生活中充满了失望和希望,失望在先,希望在后。有希望就

不是悲!

案例8号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是中国著名文学家朱自清任教清华大学时所写的一篇散文,因收入中学语文教材而广为人知。本文写于1927年7月,正值“四一二”蒋介石背叛革命之时。曾参加过“五四”运动的爱国知识分子朱自清,面对这一黑暗现实,他悲愤、不满而又陷入对现实无法理解的苦闷与彷徨之中。怀着这种孤独苦闷的心情,写下了《荷塘月色》这篇文章。另有同名菜品。

荷塘月色
   朱自清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 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 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

(1),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周,长着许多树,蓊蓊(wěng)郁郁
(2)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duó)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宁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3)的是田田(4)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niǎo,nuó)(5)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6)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mò)(7)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8)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斑驳(9)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10),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11)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12)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

(13),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14)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15)的季节。梁元帝(

16)《采莲赋》里说得好:
   于是妖童媛(yuán)女,荡舟心许(17);鷁(yì)首(18)徐

回,兼传羽杯;櫂(zhào)(19)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jū)(20)。
   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于是又记起,《西洲曲》(21)里的句子: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了,妻已睡熟好久了。

注释
   (1)闰儿:指作者的次子朱闰生
   (2)蓊蓊郁郁:形容树木茂盛的样子。
   (3)弥望:充满视野,满眼。
   (4)田田:形容荷叶相连的样子。古乐府《江南曲》中有“莲叶何田田”的句子。
   (5)袅娜:柔美的样子。
   (6)宛然:仿佛。
   (7)脉脉:这里形容水没有声音,好像饱含深情的样子。
   (8)风致:美的姿态。
   (9)斑驳:原指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的颜色。这里有深浅不一的意思。也写作“班驳”。
   (10)倩影:美丽的影子。
   (11)梵婀(ē)玲:英语“violin”的音译,即小提琴。
   (12)一例:一概,一律。
   (13)丰姿:风度,仪态,一般指美好的姿态。也写作“风姿”
   (14)艳歌:专门描写男女爱情的歌曲。
   (15)风流:这里的意思是年轻男女不拘礼法地表露自己的爱情。
   (16)梁元帝:南朝梁代皇帝萧绎。
   (17)妖童媛(yuán)女,荡舟心许:艳丽的少男和美貌的少女,摇着小船互相默默地传情。妖,艳丽。媛女,美女。 许,默认。
   (18)鹢(yì)首:古时画鹢于船头,所以把船头叫鹢首。鹢,水鸟。
   (19)櫂(zhào):通“棹”,划船的一种工具,形状和桨类似。
   (20)敛裾:这里是提着衣襟的意思。裾,衣襟。
   (21)《西洲曲》:南朝乐府诗,描写一个青年女子思念意中人的痛苦。

案例9号 致橡树
《致橡树》作者:舒婷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

  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

 

赏析
《致橡树》是中国诗人舒婷1977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歌。这首诗共36

行,前13行诗人用攀援的凌霄花、痴情的鸟儿、泉源、险峰、日光、

春雨六个形象,对传统的爱情观进行否定;14~36行正面抒写了自己

理想的爱情观。全诗通过整体象征的艺术手法,用“木棉”对“橡树

”的内心独白,热情而坦诚地歌唱自己的人格理想以及要求比肩而立

、各自独立又深情相对的爱情观。 诗歌的章法及句法精心安排,使

抒情与议论自然融合,使丰富细腻的感情带有理性的光彩。

创作背景
舒婷曾经谈过《致橡树》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实际上,这首诗的产

生既简单又普通。”舒婷回忆说。1975年,福建有位曾经在写作上给

予她很大帮助的归侨老诗人蔡其矫到鼓浪屿作客,一天晚上,舒婷陪

他散步时,蔡其骄向她说起这辈子碰到过的女孩。在20世纪70年代公

开谈论喜欢的女孩子是件大胆的事。蔡其矫说,有漂亮的女孩子,却

没有才气;有才气的女孩子又不漂亮;又漂亮又有才气的女孩子,又

很凶悍,他觉得找一个十全十美的女孩子很难。舒婷说,当时她听了

后很生气,觉得那是大男子主义思想,男性与女性应当是平等的,于

是,当天晚上,她就写了首诗《橡树》交给蔡其矫,后来发表时,才

改作《致橡树》。“实际上,橡树是永不可能在南国跟木棉树生长在

一起的,在这首诗中,是将它俩作为男性与女性的指代物。”她补充

说。 [6]

作品赏析
虽然舒婷说过《致橡树》“并非一首爱情诗”,但更多的读者还是愿

意把它当作爱情诗来欣赏。
这首诗通过整体象征的艺术手法,用“木棉”对“橡树”的内心独白

,热情而坦诚地歌唱自己的人格理想以及要求比肩而立、各自独立又

深情相对的爱情观。可以看出,诗人在选取诗歌创作材料时有着精心

的设计:橡树是那样适合代表男性的阳刚之美,而木棉则又是那样贴

切地代表了女性的自强自立以及与男性平等的要求。这首诗一诞生,

橡树和木棉,就成为我国爱情诗中一组崭新的意象。
诗篇一开始用了两个假设和六个否定性比喻,表达出了自己的爱情观

:她既不想高攀对方,借对方的显赫来炫耀虚荣;也不想一厢情愿地

淹没在对方的冷漠浓荫下,独唱那单恋的歌曲。作为女性,她默认应

该具有脉脉含情的体贴和温柔,但又认为不能仅仅停留在这种状态;

她承认铺垫和衬托能使对方的形象更加出众和威武,但又觉得这仍不

能代表爱情的全部。为了对方,自己应奉献出“日光”般的温暖,应

倾泻出“春雨”般的情意。但她并不满足于这些:“不,这些都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诗人

鲜明地表示她必须和对方站在同等的位置——你是树,我必须是树且

是同样高大挺拔的树;你站着,我也必须站着,且要平等地立于天地

间。
接下来诗人描绘了理想爱情中的男女应有的姿态:“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

我们的言语。”他们心心相印,息息相通。这木棉用一种为橡树自豪

、为自己骄傲的口吻说道:“你有你的铜枝铁干,象刀,象剑,也象

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象沉重的叹息,又象英勇的火炬。”显然,

木棉深深懂得她和橡树各自的特点和价值。她接着以“分担寒潮、风

雷、霹雳”和“共享雾霭、流岚、虹霓”表达出真正的爱情应当同甘

共苦的信念。他们表面上“仿佛永远分离”,实质上却“终身相依”

。“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诗人认为:爱情,不仅止于倾慕对方“伟岸的身躯”,而是把对方

的事业追求、理想信念也纳入自己爱的怀抱,在精神上完全相融相通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3]
在艺术表现上,诗歌采用了内心独白的抒情方式,便于坦诚、开朗地

直抒诗人的心灵世界。同时,以整体象征的手法构造意象(全诗以橡

树、木棉的整体形象对应地象征爱情双方的独立人格和真挚爱情),

使得哲理性很强的思想、意念得以在亲切可感的形象中生发、诗化,

因而这首富于理性气质的诗却感觉不到任何说教意味,而只是被其中

丰美动人的形象所征服。 [2]
全诗采用抒情主体“木棉”对“橡树”做诚挚的表白,把二者人格化

、心灵化,使这两个中心意象从外到内都闪射出思想和审美的光芒。

木棉可以理解为是充满青春气息的柔中带刚的现代女性美的象征,也

可以理解为那是炽热、丰富的感情及独有一份深沉的个性。橡树则显

示了种阳刚的气质,那是伟岸、刚强的性格象征。此诗有了这种独特

、精美的意象作为象征核心,就自然地脱离了具体的有限的形体,具

有丰富的内涵。它既可以看作是男女之间平等真诚的爱情,也可以理

解为一种亲密、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诗人巧借“木棉”的表白,

派生并组合了一系列蕴含丰富的具体意象。这些意象要么是暗示木棉

对传统人生观中不和谐不平衡,甚至向一方倾斜的人际关系的看法,

要么是大胆肯定在人格独立基础上的互相依存,显示了对和谐的人际

关系、新型的爱情观、人生价值的向往和追求。全诗章法及句法的精

心安排,使抒情与议论自然融合,使丰富细腻的感情带有理性的光彩

。 [4]

名家点评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张德明:舒婷代表朦胧诗里温柔的一面,代表

爱与美。《致橡树》强调爱情世界中个体精神独立的重要性,使这首

诗代表了那个时代的女性的心声。(《中国好诗歌 最美的白话诗》

) [7]
潍坊科技学院副院长张子泉:此诗运用了抒情主体拟人化这一表现手

法。抒写对象明为橡树,实为木棉。写法上又独辟蹊径,不直接描绘

木棉外貌的秀丽挺拔,而用了一连串精妙的比喻从各个角度反衬木棉

的种种品格、信念和抱负,接着从心理和性格上加以刻画,这样就从

四面八方、里里外外饱满地表现了木棉对橡树的爱情。在艺术表现上

,这是把反映式变为表现式的写法,显得更为浓缩、凝练、概括、集

中。另外,诗人改造了传统的赋、比、兴的手法,避开了铺叙,加入

了现代诗常用的内心独白方式,更易表达抒情主体的主观感受。(《

文学欣赏》) [8]
中国作家协会副研究员李朝全:这是一首爱情诗,形象地表达了诗人

的爱情观。在文革十年之后,人们似乎都耻于谈论爱情。爱情被丑陋

化、妖魔化……舒婷却在诗歌里勇敢地说出了爱。勇敢地表达了爱情

应该是平等的、分享的、共存的,爱情应该是建立在共同的事业和命

运之上的,这样的一种爱情观,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无疑具有令

人耳目一新、振聋发聩的效果。而诗人借助树的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思

想,也赋予了思想鲜艳的颜色。(《诗歌百年经典 1917-2015》)

[9]
后世影响编辑
《致橡树》被选入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 [1] 郑州大学、西北工

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高校大学语文教科书。 [2] [3] [4]
作者简介编辑
舒婷(1952~),原名龚佩瑜,福建厦门人。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之

一,诗作在朦胧的氛围中流露出理性的思考,擅长运用比喻、象征等

艺术手法表达内心独到而深刻的感受,是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风格相

结合的产物。诗歌代表作有《致橡树》、《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这也是一切》等。已出版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等


案例10号 人在旅途

人在旅途 作者:慕容雅竹

我们于昨天出发,向着明天而去,今天是人在旅途时鸟语花香

的日子。从昨天到明天的花样年华留下了我们最温馨的记忆。
我们于风雨中出发,向着阳光而去,轻风拂面是人在旅途时心

灵的歌唱。从风雨到阳光的路途有爬山涉水的足迹,记录下甘苦相伴

的人生岁月。

我们于春天出发,向着秋天而去,夏天是人在旅途时枝繁叶茂

的季节。从春天到秋天的过程里有春时辛勤耕种,夏时浇水施肥,秋

时收获硕果累累。

我们于青春出发,向着老年而去,中年是人在旅途时风味独特

的醇香甘酿。从青春到老年虽一路艰辛,但仍执着坚定,岁月无悔。

我们于天涯出发,向着相逢而去,美丽风景是人在旅途时得到

的抚慰。从天涯到相逢,心灵的呼唤让我们找到了传说中的千年之缘

我们出发,从四面八方出发,出发了,我们就已人在旅途。经

历多少风霜雨雪,体味多少苦辣辛酸,欣赏多少花开花落,收获多少

真情挚意。我亲爱的朋友啊,走到今天的这个站点,我们该向过去的

一程挥手告别,在这个时刻,当你感叹岁月无情在你前额刻下又一道

皱纹时,请别忘记在你人生的履历表上又写下了闪光的一页;当你感

叹旅途中的离散带给你太多的悲愁时,请别忘记生活还曾以它的仁厚

带给你更多的欢悦;当你感叹人生中每一步都历经艰辛时,请别忘记

奋斗也带给你那么多的成功,它使你的人生登攀直逼峰顶。

人在旅途,虽有悲愁,但仍有希望之光在前方牵引目光。

人在旅途,虽有离散,但仍有更多的欢乐可用心期待。

人在旅途,只有奋斗,才能早日看到光明未来的晨曦。

人在旅途,既已出发,当向着未来,昂首阔步,永往直前。

人在旅途,将要走过万水千山,我亲爱的朋友,让我们一起轻

装吧,把装着忧愁和失意的行囊丢弃,提起装满信心和小小愿望的简

便行李,为着心中的渴望,学精卫填海,学夸父追日,在梦想的引领

下踏上鲜花铺就、歌声荡漾的新的道路,去实现人生的辉煌理想,谱

写人生的完美华章。

案例11号 千年的拥抱 作者 碑林路人

我好像已经有很多年不再相信爱情了,尽管我也写过许多关于爱情的故事,但那些大多是我在空空的屋子里喝着咖啡,望着夜空里的星星和月亮编造的浪漫情节。

看过太多的悲欢离合,听过太多的爱恨情仇,好像所有的爱情都是轰轰烈烈的来,凄凄哀哀的去。如此现实的社会,很少再有一种情可以让我们舍弃生命,舍弃钱财,舍弃现实利益而全身心的投入的去爱了。我不知道是超现实的社会麻木了我们的爱情,还是我们的心对爱情这个字眼麻木了。

前些天偶尔看见一幅照片,突然就被镜头对着的那幅画面惊呆了,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撼。我对着这幅照片流泪了,我知道我这么多年寻觅、等待、和期盼的其实就是这样一个拥抱……

这是一幅普通的黑白照片,一片被挖掘过的泥土里,两副蜷曲着的尸骨依旧完好的保存着死亡时最后的姿态。他们的肉身早已经腐烂,但他们的尸骨却用一种拥抱的姿势在地下埋藏了五千多年……

如果你相信这个世界上还有真爱,如果你相信我会永远把你的名字和我的生命连接在一起,那么请你拥抱我,紧紧地、紧紧地,就这样拥抱千年。

你看见那埋藏在黄土里沉睡了千年的尸骨吗?如果你爱我,那么,你愿不愿意与我这样相拥千年?

看着我的眼眸告诉我,你敢不敢和我一起演绎这样一段,不是传奇的神话,你敢不敢承着我的爱恋,和我一起走过坎坷,走过世俗,走过磨难,走过沧桑。

我是多么渴望和你一起变成这样美丽的传说,我是多么渴望死的那一天能幸福的躺在你爱的怀里。

风月流沉,山水形移,花开花谢,流萤飞转,时间可以改变一切,那么,我爱,你是否可以为我坚如磐石。

你看那拥抱了千年的尸骨,虽然他们的肉身早已腐烂,但他们的灵魂却相偎了千年。

我不知道千年前的那个夜晚,发生了什么样无法臆想的故事。但我能知道这一对年轻的恋人,彼此盟誓的诺言在临死时幸福的验证。我可以看见他们彼此深情地对视,我甚至可以感觉到他们相拥时微微的颤栗。那紧紧相扣的十指告诉我,他们在殉情时,是多么的坚定与勇敢。

如果生命有长短,那么历史的长度是否可以用生命来衡量。如果说千年只是一瞬,那么这一瞬中走过了多少平凡的生命。

五千多年的光阴,多少战马来过,多少秋风吹过,多少风风雨雨,多少形色匆匆。人世间在风雨变幻中演绎着分分合合的悲欢离愁。而风化了千年的尸骨,却始终相拥着在地下看人间鸡毛蒜皮、生旦净丑。

五千多年的光阴啊,多少朝代,多少人群,多少聚聚散散,多少劳燕分飞。生命可以来来往往的交替轮回,唯有这深情地拥抱永恒的见证着不变的诺言。

谁能告诉我,这个世界上有多少的誓言已随风飘逝,谁能告诉我飘落的雨水里有多少伤心人无奈的眼泪。

如果你真的爱我,就不要在蓝天白云下承诺,如果你真的爱我,就和我一起相信这个世界上还有真爱,就和我一起相信这拥抱了千年的尸骨不是美丽的传说。

如果我的生命还有未知的黄昏暮年,那么,我爱,请你牵着我的手,一起走过风雨。

如果我的生命即将死去,那么,我爱,请你轻轻地拥抱我,让我幸福的死在你的怀里。


碑林/07年4月12日

 

案例12号 叶落,才知情深 作者温泉

仿佛
还没来得及
体味夏花的热烈
举头,便看见
风中飘舞的落叶

一片片落叶
是一张张
被时光揭下的日历
一枚枚落叶
像潜入我梦里
即将老去的蝴蝶

恍若 梦里的蝴蝶
又在低吟
今生,会经历
几度花开,几度花谢
今世,能拥有
几番月圆,几番月缺

萧瑟的风
从心底掠过
风中的落叶
默默地
给我些许慰藉

缘起时
早已注定缘灭
又何必恐怯
就用微笑
去融化伤悲
用汗水
来收获喜悦

脚步
一刻也不停歇
走过繁华的长街
走过冷寂的旷野
直走到
红日西坠
青丝,成雪

这谜一样的世界
总给人
谜一样的幻觉
不管
岁月如何变迁
世事如何更迭
真爱
永远不可忽略

那样,在生命
凋零的时节
我们便能
和自己所爱的人
无憾地
道别

案例13号 黄河 作者堆雪

我眼中咆哮而去的白天和黑夜
我胸中汹涌而来的绿草和黄金
我炎帝的龙袍皇帝的内经
我泥沙俱下的泪水和表情

我奔流不止的青春光阴
我万马齐喑的血脉呼吸
当我手执铜壶烫暖一河热泪
谁是你醉而不归的舟子

压抑怦然心动的胸口
我展望斟满雷声的北斗
黄河 一千张日记被你揭走
一千张日记就是一千帆背影
一千帆背影 你是卷土重来的怒吼

我的情感铺张浪费的草纸
我的命运柳暗花明的大道
我的一声不吭被旱烟呛出泪水的父亲
我的唠唠叨叨被灶火熏黑额头的母亲
男;我的辣椒放多了的兰州牛肉面
我的盐巴放重了的陕西羊肉泡

当我牵着牲口赶着鸟群 消失在你黄昏喧哗的入口
当我拖儿带女抚老携幼在你的沿途生息漫游
当我头顶火盆跪拜你博大精深的源头
当我用回忆掀开你阴云密布的眉睫
黄河 我渴望风暴后大地的丰收

我的黑发白发三千丈的黄河
我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的黄河
我的铁马冰河入梦来的黄河
我的轻舟以过万重山的黄河
我的带走我的照片带不走我的容颜的黄河
我的带走我的歌声却带不走我的情感的黄河
海水日升 淹不住我心中的落日
江河日下 埋不掉我眼里的红尘

我的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河
我的不见棺材不掉泪的河
我的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河
我的不见大海心不死的河
我的吹吹打打热热闹闹的河
我的跌跌绊绊风风火火的河
我的不见不散一个也不能少的河啊

当石头化做泡沫
当骨头化做浪波
当高粱倒下一片鲜血
当眼泪塑成一穗青稞
当我双脚都沾满了泥水手里攥着一把苦活
黄河 你是我累了时想唱的那首歌

一道道鞭影驱赶着装满火焰和泪水的马车
一首首民歌开满杏花打湿的村落
豪饮北风 伫立在你的河东河西河南河北
黄河 我是你看着长大的山脉

我的赵钱孙李周武郑王的百家姓
我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进习相远的千字文
我的洋溢着神州药味的本草纲目
我的泛滥着华夏光辉的二十四史
我的睁着眼失眠的红楼梦
我的流着泪微笑的长恨歌

我的风风雨雨生生死死的船工号子
我的热热闹闹轰轰烈烈的万家灯火
我的汹涌澎湃酣畅淋漓的心血
我的叮叮当当铿铿锵锵的骨骼

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艳了你水做的峰峦涛筑的山坡
天上星星一点点 一点就点燃你九曲十八弯的脉搏
举杯消愁愁更愁
抽倒断水水更流的黄河啊
当我头顶烈日脚踏寒霜哼起那支儿歌
您 就是我以梦为马的祖国

案例14号 就是那一只蟋蟀 作者 流沙河

台湾诗人Y先生说:“在海外,夜间听到蟋蟀叫,就会以为那是在四川乡下听到的那一只。”

就是那一只蟋蟀

钢翅响拍着金风

一跳跳过了海峡

从台北上空悄悄降落

落在你的院子里

夜夜唱歌

就是那一只蟋蟀

在《豳风·七月》里唱过

在《唐风·蟋蟀》里唱过

在《古诗十九首》里唱过

在花木兰的织机旁唱过

在姜夔的词里唱过

劳人听过

思妇听过

就是那一只蟋蟀

在深山的驿道边唱过

在长城的烽台上唱过

在旅馆的天井中唱过

在战场的野草间唱过

孤客听过

伤兵听过

就是那一只蟋蟀

在你的记忆里唱歌

在我的记忆里唱歌

唱童年的惊喜

唱中年的寂寞

想起雕竹做笼

想起呼灯篱落

想起月饼

想起桂花

想起满腹珍珠的石榴果

想起故园飞黄叶

想起野塘剩残荷

想起雁南飞

想起田间一堆堆的草垛

想起妈妈唤我们回去加衣裳

想起岁月偷偷流去许多许多

就是那一只蟋蟀

在海峡这边唱歌

在海峡那边唱歌

在台北的一条巷子里唱歌

在四川的一个乡村里唱歌

在每个中国人脚迹所到之处

处处唱歌

比最单调的乐曲更单调

比最谐和的音响更谐和

凝成水

是露珠

燃成光

是萤火

变成鸟

是鹧鸪

啼叫在乡愁者的心窝

就是那一只蟋蟀

在你的窗外唱歌

在我的窗外唱歌

你在倾听

你在想念

我在倾听

我在吟哦

你该猜到我在吟些什么

我会猜到你在想些什么

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心态

中国人有中国人的耳朵

(1982年7月10日在成都)

 

赏析

著名诗人流沙河的诗歌《就是那一只蟋蟀》是一篇意象数量众多、内蕴深刻、组合高妙的佳作。纵观全诗,其中的主要意象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层次:兴象、境象和喻象。作者流沙河,当代诗人。原名余勋坦。1931年11月11日生于四川省金堂县城。本诗的诗题来自与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交往。1982年,余给流沙河中信中说:”在海外,夜间听到蟋蟀叫,就会以为那是在四川乡下听到的那只。“四年后,余写的《蟋蟀吟》中两行:“就是童年逃逸的那一只吗?一去四十年,又回头来叫我?”信上的那句话触动灵感,流沙河写了这首诗作答,以表在香港的《文汇报》副刊上。

作品鉴赏
兴象
兴象是艺术作品中没有明显的人为痕迹的意象,“兴象天然”,是无言的天籁。其构成似乎是纯粹客观的物象,往往没有明显的象征、比喻的意味,单个兴象的存在与否似乎也无关紧要,但由很多单个兴象组成的兴象群却有很深层的意蕴。《就是那一只蟋蟀》中这样的兴象特别多,比如第2段中的诗经、古诗、木兰辞、姜夔词,从个体角度讲其中任何一个兴象增、删、换都无所谓,但它们组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兴象群,表明从古到今,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共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使生活在不同时代的中国人有着相同的情感,尽管这种情感是沉重的忧思离别。此外后几个诗段中,驿道、烽台、天井、战场、月饼、桂花、石榴果、残荷、雁南飞、草垛、台北巷子、四川乡村、露珠、萤火、鹧鸪等等,都是这样的兴象,它们构成了该诗最基础层的意象单元,相当于作者抒情达意的细胞。
境象
境象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意境,是由基础层次上的意象组合而成的一个整体,它比基础性的意象在时空上更具有突破性,有强烈的宇宙感、历史感、人生感。《就是那一只蟋蟀》的2、3、4、5诗段中的众多兴象分别组成四大兴象群,也就是四大境象,读者可以深刻地感受到中华民族沧桑的历史、广阔的河山、伟大的母爱以及隔不断的统一情。尤其是第3幅意境,是非常优美感人的,诗人以两位诗人共同回忆的方式,截取一个个非常典型的富有浓郁乡村生活气息的画面,诸如吃月饼、观残荷、堆草垛等,借以表现天真烂漫的童年生活的美好,从而说明每一个中国人的生活经历可能不完全相同,但是生我养我的家园、伟大深厚的母爱,则是共同的、真切的。
喻象
喻象即通过比喻、象征的方式构置的意象,它是艺术家借助一定的艺术技巧,将客观物象按照心灵重组或变形,让客观物象成为心灵的载体而创造出来的,比喻和象征性的意象因其具有巨大的暗示性而为艺术家所喜爱。《就是那一只蟋蟀》中的“蟋蟀”就是这样的喻象。蟋蟀是每一个普通的中国人都非常熟悉的小昆虫,又叫促织或蛐蛐儿,因其好斗,两翅摩擦能发声而受到很多人的喜爱。但是诗歌中的蟋蟀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昆虫。蟋蟀已不再受时间、空间、政治等的限制,它能沟通古今、两岸中国人共有的情感。
诗人杨炼曾经说过:“一首诗的整体结构就像一个‘磁场’,一组群雕……这是一个正在共振的场,每个部分和其他部分相呼应,相参与。”这个整体的旋律或磁场比单个的意象更为重要,一个意象也只能在整体的“场”中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所以,高明的艺术家是非常重视意象的组合关系的,《就是那一只蟋蟀》就充分体现了这种组合艺术的精妙。
作者简介
流沙河,(原名余勋坦),四川金堂人,当代诗人,1948年在成都读中学时,开始写作。在成都《西方日报》、《新民晚报》、《青年文艺》等报刊上发表诗歌、长篇小说等,并加入当地中学生组织的青年文艺社和麦穗文艺社。1950年在《川西日报》副刊上发表一些诗歌和长篇小说,同年9月被作家西戎介绍到《川西日报》副刊任编辑和见习记者。其间与人合写中篇小说《牛角湾》。1952年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同年9月调四川省文联工作,先后任创作员和《星星诗刊》编委。1954年参加中国作家协会重庆分会。1955年在《西南文艺》上发表《寄黄河》等优秀诗篇,受到好评。1956年出席全国青年创作会议,进中央文学讲习所学习。同年出版长篇小说集《窗》(中国青年出版社),诗歌集《农村夜曲》( [2] 重庆人民出版社)。1957年出版诗集《告别火星》(作家出版社),发表组诗《草木篇》(1957年《星星》第一期),作品以白杨、藤、仙人掌、梅、毒菌为赋,抒发爱憎之情,寓意颇深。但却被错划为右派。此后,在省文联工作。1966年5月,被迫回家乡做锯木工谋生,历12年。1978年到金堂县文化馆工作。复出后发表了不少诗作,《故园六咏》荣获1979~1980年全国优秀新诗奖。
参考资料。

案例15号 不朽 作者欧震 文本

那个夜晚

我在台灯下

读着抗战英雄的故事

我为那些英雄的事迹而感动着、而震撼着

我仿佛看见了

记忆中的一片无边无际的鲜红

我看见了

那些倒下的战友

血染的军装、泥土、山岗

以及无名的野花

和弥漫着硝烟的晚霞

那个夜晚

我更看见了一种精神

一种让侵略者胆寒的精神

看见了一面旗帜

一面被战火撕裂的红旗

依然牢牢握在他们的手中

他们正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那个夜晚

我难以入眠

我在想着他们

那些有名的

还有更多无名的英雄

他们之中

有的已经跨过了万水千山

却最终没能淌过死亡的河流

有的刚刚加入抗战的队伍

却被无情的战火

折断了生命的翅膀……

当密集的枪炮声远去

当胜利的消息传来

当中国在经历漫漫长夜之后

迎来了新的黎明

那是他们最光荣的时刻呵

可是,他们

却再也不能欢呼雀跃

只能用头颅绽放成鲜艳的花朵

在大地上

无声地歌唱

今天,当鸽子

在蓝天上快乐地飞翔

当幸福的歌声

像风一样地在春天的指间流淌

我们站在四月的阳光里

站在高高的纪念碑下

默默地想象着

他们模糊的背影、青春的面孔

想象着他们的眼睛

在关闭之前的那一瞬格外明亮的憧憬

还有永远定格的他们嘴角的笑容

虽然我们已经说不出他们的名字了

但我们知道

他们共同的名字叫英雄

他们的躯体不朽

已长成了满山的翠竹青松

他们的灵魂不朽

依然在我们的血液里奔流

 

【作者简介】

欧震,马鞍山二中1980届毕业生。马鞍山日报编辑、诗人、词作家

,著有诗歌集《目击》、歌词集《梦中的海》。诗歌作品《和你一

同老去》、《爱》入选“2003年中国诗坛佳作”;在2005年的中国

第一届诗歌节上举办了个人诗歌作品专场朗诵会;创作的朗诵诗作

品《青春中国》,近年来成为网络点击率最高的有声文学作品之一

,并由著名朗诵艺术家方明和电影表演艺术家鲍国安分别朗诵在央

视播出,同时被国家有关部门列入“中华经典进校园”活动的作品

名单;同时《青春中国》及其姊妹篇《不朽》还被一些高等院校编

入大学语文教材和播音主持专业的教材。在音乐作品创作(作词)

方面,曾数次获得过文化部等颁发的音乐作品创作奖和安徽省“五

个一”工程奖;《祝你成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运动会征歌

活动中获得优秀体育歌曲奖,先后由孙悦、江涛、林萍、毛宁演唱

,并由东方电视台拍成MTV,在CCTV及国内各电视台播放。

【范读于芳】

于 芳,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首席播音员,播音指导。中央台

首届十佳播音员主持人之一。

赏析:

适合高亢朗诵的作品 配乐诗朗诵的经典作品。

不朽,汉语词汇。道家哲学思想,道家术语为生命长存,永不死亡

。形不朽而神不灭。基本解释有永不磨灭(多指于抽象事)和 存在

于人类的记忆或记载中两种。引证解释为不磨灭,永存。
基本解释
⒈永不磨灭[immortal;enduring] (多指抽象事物);
不朽的功勋,永垂不朽,流芳百世。
⒉ 存在于人类的记忆或记载中[live]。
人类愿望通过他的行动而不朽,这是建立金字塔的特征。

引证解释
不磨灭,永存。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

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后汉书·李固传》:“明公踵 伯成 之高,全不朽之誉,岂与此

外戚凡辈耽荣好位者同日而论哉!”
杜甫《秋日荆南送石首》诗:“经纶功不朽,跋涉体何如?”
唐 刘知几 《史通·称谓》:“是知名之折中,君子所急。况复列

之篇籍,传之不朽者邪!”
明·钱谦益《尚宝司少卿袁可立父淮加赠奉直大夫尚宝司少卿》:

“於戏!没祀以仁者之粟,奚五鼎之足云;求忠于孝子之门,庶百

世以不朽。”
明 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 :“子鱼能为我代言,乞念先君一脉,

愿留性命,长为匹夫死且不朽。”
明 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家庙记》:“而长公司农君枢,图所以

不朽其亲(袁可立)者未已也。” [1]
田间《祖国颂》诗:“祖国呵,在你的大地上,有伟大的财富,它

名叫勇敢勤劳,这是不朽的荣誉。”
臧克家《有的人》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中国络朗诵十周年回顾纪念文章

.

 



Copyright Reserved 2001-2018 西克朗诵网 版权所有

我要啦免费统计..